李世民比李承乾难对付一万倍。

实在是李承乾烂泥糊不上墙,李象只能另起炉灶,放弃他,自己上位。

庆幸的是,李世民没有借李象递过去的刀,趁机废掉李承乾。

也许是李世民意识到将谋反之事硬按在李承乾头上,有所牵强,朝廷众臣不一定认可。

毕竟有李象提前通风报信,李承乾除掉了突厥兵,又毁掉了证据。

东宫藏着的甲胄与兵马,又有死人纥干承基与封口的东宫左卫副率封师进背锅。

最起码表面做的没有破绽。

除非李世民下旨彻查,将东宫翻个天翻地覆,严刑拷打每一个人。

东宫人马,如杜荷赵节等人,只要不傻,就会闭紧嘴巴,打死也不会承认。反正证据已经没有了。

但一旦李世民选择那样做,必然是一番声势浩大的行动,瞒不过人。闹得沸沸扬扬,李世民未必愿意看到。

而没有了李承乾谋反的确凿证据,李世民想要废李承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毕竟传统的巨大惯性,本身就是对皇帝的巨大约束:

历朝历代,太子都是轻易换不得的。

皇帝一旦有了废太子的动议,这种巨大的政治投资机会就会让朝堂之上平添无数纷争。很多时候,一个人在那里摆着,哪怕只是个泥胎木偶,也能起到镇定局势的作用。

而一旦缺失,所有的问题就都会接踵而来,想必李世民也没彻底下定决心,没准备好。

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造反之事。

太子李建成牵涉其中,背后隐隐有李世民的影子。

高祖李渊选择将此谋反之事遮掩了过去,保下了太子。

李象事先就是在赌李世民在没有绝对把握之下,会效仿李渊故事,捂上盖子,而不是将此事暴露开来。

毕竟皇帝都好名,对造反二字讳莫如深,尤其李世民,更是在乎名誉。

李象赌赢了,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极为了解李世民的基础上。

历史上,李世民曾说出过这样的话:上指殿屋谓侍臣曰:“治天下如建此屋,营构既成,勿数改移;苟易一榱,正一瓦,践履动摇,必有所损。若慕奇功,变法度,不恒其德,劳扰实多。”

可知,李世民绝对是最怕朝堂动荡的。

李象又深知李世民确实极想废掉李承乾,于是便深思熟虑之下说出那句让“李承乾闭阁读书三年”。

李世民想废太子,顺水推舟便同意了。

两人都想让李承乾只在名义上保留太子名号,再无其实。

可笑的是,两人一个想废太子,一个想暂时保太子,竟然在这点上达成了共识,可谓殊途同归。

当年,这里有个期限,三年。

李世民是在等时机成熟。

李象则是掐断李承乾造反的苗头,把李承乾形同于圈禁起来,让他少做点幺蛾子,暂时让太子之位安稳点。

一个自由的太子能干出任何事,但一个囚禁的太子什么也干不了。

不做,就不会出错,不出错,太子之位就暂时安然无恙。

为自己赢得缓冲时间。

最起码也要撑到李象羽翼丰满的一天。

三年时间,足够李世民找到完美方法废掉太子。但也够李象积攒实力,届时,李象将向李世民摊牌。

李世民如果识相把位置传给自己也就算了,如果不识相,自己说不得就要祭出玄武门继承大法了。

望了一眼巍峨森严的东宫,李象脚下不停,心中默念:活爹呀,你可千万要安稳几年,把太子之位在屁股底下坐住了,等我羽翼丰满的那天,再传给我。

我再不孝,这具身体传的也是你的血脉,日后等我登基了,将你奉为太上皇,少不得好好孝敬你。

到时候多给你娶几个老婆,学高祖躲在宫里造孩子不好吗。

后世李姓人口屈居第二,能不能超过王姓成为第一大姓,可全靠你出力了。

至于什么李泰,李治,在李象眼里统统不是问题。

自己分分钟拿捏打消他们。

穿越而来的李象还真有这个自信。

对付李泰,只要不断逼迫他,逼出他狡诈无能的一面,让李世民看到就行。

对付李治,似乎更简单了。

“李世民:你怎么在这?

李治:我来找媚娘玩呢。

李世民:你爬她身上玩吗?”

一个玩小娘,足够让李治万劫不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