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仁二年正月戊午,立吴氏为皇后。”
——《景史·宣宗一》
“宣宗穆贤明淑吴皇后,昭江人,南道军节度留后吴崇贺之子(此指女儿)。昭明四十三年,归于汵邸,封安国夫人。宣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
——《景史·列传一·后妃上》
煦仁元年十月,庆熙宫室,鸣琴殿。
“臣卫明远拜见陛下,不知陛下近日龙体安好?”宣宗闻其声,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命人赐座。
卫明远看出皇帝神色有些凝重,故而决定先转移一下话题:“陛下,我在民间用重金求得一幅字画,教人一瞧,原是杜大诗人的真迹,半点不差的。臣是在军营里撒泼打滚长大的,怕是放在身边,脏污了这墨宝,故而命人用最好的紫檀木作轴头,好好装裱一番,进献给陛下您。俗话说得好,好书画还需您这样的伯乐赏识,才有价值。您看如何?”
宣宗听到杜少陵的墨宝一事,霎地提了神,道:“卫卿每次都是这番话,实在说笑了。拿进来看看罢。”
卫明远便招呼了等候在外面的侍从。宣宗展开挂轴,神色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不协调,随后又满意地点头:“确实不错,命人收下去。”思考片刻,又道:“赏卫卿绢帛五十匹。”一时宫人来往。
“朕看你倒是有正事要和我谈,说吧。”等热闹过去了,宣宗看向卫明远——后者此时满面春风——许是为他高兴?他不得而知。又想起方才的不愉快,随口补了一句:“西北叛民之事,朕已有定论,爱卿不必多言。”
卫明远早有预谋般的表示理解,徐徐开口道:“陛下特开科举,是天下的大喜事,只是臣听闻这天下士子,颇有重策论而轻实学风气。尤是本朝武举,重内场轻外场之事由来已久,虽是祖宗旧制,但也埋没了不少人才力士。臣在西北,常常觉得,这七书,读了的也可能沦为赵括之辈,臣没读完,答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未曾不能胜。尤其是景朝以东以南,教策论样板的老师大有其数;边境的青壮,武艺彪悍,反倒落了下风。臣斗胆请陛下仔细想想,若是兵力精锐,收回失地也是迟早的事。”
宣宗坐在原位,摆弄着珠串,终是似是而非地说道:“今年仓促修改,怕是会引起不满。不如等本年科举结束了,朕再召几个讨论讨论。科举国家教育大事,必须慎重。朕原知爱卿心意是好的,只是朕乃一国之主,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不谨慎行事。”他拍了拍卫明远的肩膀,“有劳爱卿为国戍边。”
卫明远站起来行礼:“多谢陛下挂怀。”见气氛又凝重起来,他开始说些漂亮话作收尾:“臣妹常常写家书给我,说是陛下待她不薄,臣在这里替家妹谢过了。”
“无妨。”宣宗似乎并不想多言宫内之事,只是让人奉上文房用品,继续不久前没摹完的字画。卫明远见冷了场,只得讪讪地告退,待他离开的远了,宣宗搁笔,叫人重新装裱这杜子美墨宝。“勿要让卫明远知道——”宣宗本不想解释,但看下人都面露困惑,决意还是说通了比较好,“这装裱主次不分,用料、样式过于繁重。只是让卫明远知道了,他请来的师傅怕是要遭罪。此外,按例常去暗中查一查卫明远这真迹是高价买来的还是强取来的,勿要走漏风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