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舜英见悟继之举动木然,拉了拉他衣袖:“师哥,我说着玩的,快吃饭吧。”
悟继之回过神来,这时门口传来一众喝彩,只见一名长衫男子在酒楼口摆开条桌,将折扇、惊堂木、紫砂壶在桌上一一码好,又搬了张太师椅,端坐其上,朗声道: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莫能济世安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各位听客看来,有钱帮个钱缘,没钱捧个人缘,咱们书接上回,接着讲那‘襄阳之围’。话说南宋开庆元年……”
悟继之没听过评书,也不知晓这段故事,却被那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去。
忽闻邻座一个魁梧大汉粗声粗气道:“这白脸说的文绉绉的,老子半个字都听不懂。喂,你给我讲讲,他都说了些啥?”他朝另一人吆喝道。
那位说书先生一开口,酒楼大堂便都安静下来,人人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汉子大声嚷嚷,实煞风景,酒楼中人都不禁皱眉。
被问话的那人本不欲回答,待见了汉子满脸虬髯、凶神恶煞的模样,只得道:“这位先生说的是前朝一位郭姓大侠,一生为国为民、镇守襄阳的故事。这回说到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十万大军南下,要一举攻破襄阳城……”
悟继之急欲知道故事前情,也留心着邻桌的对话,他听那郭姓大侠毕生都在镇守襄阳、保境卫民,好生仰慕,于是向乐思归小声问道:“乐兄,你可知这位郭姓大侠是谁?”
乐思归想了会儿,道:“我来襄阳时倒没听过这位先生说书,不过史书记载蒙哥南下攻的是巴蜀一带,并非襄阳;而当时襄阳也不曾有过郭姓的守将,所以我想这大概是坊间杜撰的人物吧。”
他见悟继之听后流露出失望之色,忙改口道:“即使是杜撰的人物,大多也有对应的原型。也许那时民间真有一位这样的大侠,因此才被评书传唱了下来。”
悟继之点了点头,继续听说书先生讲述。
不觉一回终了,那说书先生将醒木一拍,评道:“所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这位郭姓大侠最后虽为国捐躯,但其一生确可堪为‘侠之大者’!”言罢,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悟继之亦深自赞同。
不想邻桌那大汉唐突道:“什么‘侠之大者’,照我看就是个伪君子!”
他音声洪亮,满堂宾客俱向他望来。说书先生将折扇一收,遥指大汉道:“这位壮士有何高见?”
那大汉道:“这人要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怎么到最后又没守住襄阳?”
说书先生正颜道:“当时蒙古强,南宋弱,南宋亡国已是必然之事。郭大侠不愿屈服于蒙古铁蹄,这才在城破之日以身殉国!”
他字字铿锵有力,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叫绝。那大汉满不在乎道:“我看哪他压根就没什么本事,又怕丢了城打了脸,干脆借着兵败,欸——死了拉倒!”
悟继之闻言怒气上涌,拍案而起道:“这位大侠真有其人也好,旁人杜撰也罢,他的故事便是当年镇守襄阳的大小将士的写照。此地如今能安居乐业,与这些先烈脱不开干系,你何故出言辱骂?”
“切,老子又不是襄阳人。”那大汉将头一转,对悟继之道:“你不服气?敢不敢出去比划?”他一掌拍在桌子上,那木桌登时断做两截。
乐思归见了他的掌力,挑了挑眉:“我道是哪里来的莽夫,原来是狮相门的蠢材。”
大汉怒目圆睁,还未答话,悟继之便道:“好,我来跟你较量较量!”
那大汉指着悟、乐两人道:“你俩都给我出来!”大堂上愈吵愈闹。
却又听得一个声音道:“诸君请先打住,且让小人来为这位壮士说道说道。”
说话间走出一位少年,其头裹帻巾,短褂长裤,可不是酒楼跑堂的小二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