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有知音,是一生的幸福;生活里有好友,是一世的快乐。纯朴的友谊永远不变,敬重的朋友永远挂念。没有利益,没有杂念,只有真诚的祝福,因为我与老先生和大奶奶今生的缘。

老先生因为把家产败光了,没了田地,反而成了好事,与人们成了朋友,无所欲求,后半生虽然辛苦劳作,却也安稳幸福。

而邹秉文由于祖上的勤俭持家,有了积蓄,开了商铺,买了些地,不仅成不了人们的朋友,还变成人们的“坏人”。

大奶奶虽是小脚女人,却懂得做人的道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邹秉文一生不离不弃。邹秉文死的时候,大奶奶去收尸埋葬,据说没有流一滴眼泪,更没有数落那些人,只是拿了一张破草席卷了,坚持要自己背到山上,不让儿子背,自己挖的坑,埋了。没有香纸。那时候,邹秉文家里已经穷到买不起棺材,也买不起香纸了。

其实,邹秉文是挺善良的一个人,经常帮助接济穷人。遇到天灾比如干旱或雨水过多,年成不太好的时候,都会减免租金。是有同情心的,村里多数人都还是得了他好处的。

并不是一个恶人,甚至不算坏人。总体上还是一个好人。

这当然首先得益于大奶奶是个善人。

后来听人说,村里还是有恶人的。邹秉文参加批的会回来后,就躺在棚子里冰冷的泥土地上,稻草也没有铺一点,没得吃不说,水也没得喝,还不给睡觉。木棍打折了,再换新的木棍。一个人打累了,换一个人接着打。

昏过去了,大冬天的就用水塘里冰冷的水,从头到脚全身的浇下去。

还要说:“给你水喝,喝了好睡觉。”

等邹秉文被冷水浇醒了,张开干裂的嘴唇,想舔到一点水,却被站在身边的那个人用力踢,又昏过去了。

“您会恨他们吗?”我考上军校,成为一名准军官的时候,回村里看望她时问。

“看你一身戎装的样子,真好看。”她九十岁的时候,皮肤还是那么好,容光焕发的样子,笑容还是那么灿烂。“你知道,什么都会过去的,无论什么。我们既要原谅他人,又要放过自己。恨他们干嘛呢。”

“经历过那么多磨难,您都怎么过来的?从来没有听您说过什么抱怨的话。”我说。

“孩子啊,只有脆弱的人,才会四处游说自己的不幸,坚强的人只会不动声色的越加强大。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伤痕,时间才是最好的疗剂。”大奶奶显然是把我当做读过书、见过世面的大人了,说话都是一段一段的哲理。

我听得懂。

“那您想过要报仇吗?”我又问。

她身上的衣服已经没有补丁了,很整洁。满头白发,却梳得整齐光亮,盘一个发髻,用钗子钗起来,也戴了耳环,煞是好看。与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忽然的想起温庭筠的《酒泉子》“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句来。

还有曹植《洛神赋》的“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还是胡寅《岳阳楼杂咏十二绝》的“不见惊鸿偏凤髻,空余天鉴写云鬟”应景。

蓝老太太肯定不知道我的脑子里闪过这些诗句。

我在读军校的时候,尽管每天训练很累,但每天都坚持背诵一首诗词。后来的诗词功底,估计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她伸手摸摸我的军装,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说你有出息的吧,没有说错吧。”她吟吟笑道。

“傻孩子,我早就原谅他们了。我们都要原谅他们。”

她又颠着她的小脚,走进她自己的房间。

这次拿出来的不是地瓜,而是糖和饼干。她还当我八九岁的孩子呢。

“咱们心里不装这些,都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丢到历史的垃圾坑里去。咱们心里装学问,装世界,装好的事情。”

她呵呵的笑着。让我感觉到一种自信与勇气。

后来如果我对别人说,一个人在饥饿与穷困时依然保持骨子里的高贵与贵气,那通常是说蓝老太太和我的母亲。

“不要报仇”和“心里想着别人的好”,这两个想法和观点,和我的父亲惊人一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