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诸葛亮认真地实行了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进而北伐以成霸业,兴汉室的治国方针。在政治上,他针对益州自东汉以来“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弊病,严格实行法治。当时,诸葛亮在统治阶级中行法,主要是为了打击、控制“专权自恣”的益州地主。但如果只对益州地主严厉,对外来地主宽松,也不能使人心服,所以他还强调执法公允。马谡、李严、廖立原来皆为诸葛亮所敬重,后马谡违背军令而被斩,李严、廖立皆以罪过免官;杨洪资历虽浅,因有政绩,皆被提拔重用。当时蜀人张裔称赞诸葛亮说:“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在经济上,诸葛亮充分利用了益州原有的有利条件,花了大约五年左右时间,全力“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
其农业产量很高,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能亩产三十斛以上。手工业方面,以盐、铁、织锦业最为发达。益州的许多地方都产井盐,成都“家有盐泉之井”,临邛的盐井工人已发明用天然气熬盐,即所谓火井煮盐。蜀设有司金中郎将,“典造农战之器”。蜀汉还设有司盐校尉,王连任此职时,“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织锦业尤为繁荣,在蜀锦产地成都,“阆阒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所产蜀锦驰名全国,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一大来源。直到蜀亡,国库尚有锦、绮、彩、绢各20万匹,织锦业之盛可见一斑。
而孙吴在南方,也以一系列政策发展经济。①征山越、屯田。吴地的山越人,是古代越人的后裔,
从200年开始,曾多次向山越进攻,一直到237年,前后共达38年之久。其中仅234年至237年诸葛恪围攻丹阳郡的山越,便使十万山越人被迫出山。
在孙吴政权“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下,出山的山越人或被补充进军队,或充作屯田上的隶属农民,或被分给豪强、功臣作为部曲佃客。
同时推行了屯田制度,并分为民屯、军屯。民屯主要集中于吴郡、会稽、丹阳地区,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管理。
军屯设置则更为广泛,凡有军队驻扎之地,均有军屯的设置,重点集中于长江南北,最大规模的军屯在庐江,有佃兵数千家。吴国的屯田制同曹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时间长,从203年一直延续至280年,与吴国政权相始终;二是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如在太湖屯田区建东南海塘、修太湖东缘湖堤、开凿塘河、整治江南运河;在丹阳屯田区建圩田;长江地区的屯田,北岸有引巴(水)灌区,南岸有阳新(富水)灌区,等等。三是无论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恢复性的。
②工商业与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冶铁、制瓷和造船业。冶铸业以武昌为最发达,公元225年,孙权曾在这里采铜铁,造千口剑、万口刀。会稽郡的铜镜制造也十分有名。制瓷业的中心在浙江地区。吴国瓷器制作水平在汉代彩陶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瓷器的胎质、釉色、纹饰以及烧制技术都臻于完善,尤其是青瓷制造技术更为成熟。
造船业是吴国最发达的手工业,它在建安郡侯官设典船校尉,使刑徒造船。所造之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孙吴曾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到辽东半岛、高句丽,南到海南岛、台湾等地活动。
公元226年,大秦商人秦论经交趾,转道武昌见孙权,问对远西诸国情形。是年,吴大将吕岱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243年,扶南王范旃遣使来吴,带来乐人及地方特产,林邑、堂明等国王也遣使来吴聘问,从此开始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正式往来。当时吴国舟帆四出,与海外交往频繁,远近如波斯(今伊朗)、天竺(今印度)、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林邑(今越南南部),都有贸易关系,和扶南国(又名真腊,即柬埔寨)尤其友好。这种航海活动,对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