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郑,原名郑大三,几年前部队复员回家。大郑和王春云一样,不识字。箩筐般的大字不够自己一肩挑,还是在部队里按下葫芦浮起漂的状态下学习的。但大郑少了王春云的智慧。

大郑有个亲戚在县组织部工作,替他求情。领导看了他的档案,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在部队表现好。退役时毛家村所在公社正缺干部,就安排了一个工作。心直,炮筒子脾气,爱憎分明,因块头大,声音洪亮,名字当中有一个大字,大家就叫他“大郑”,原名却被渐渐忘记了。这样的性格加之识字少,地方组织难以培养提拔,只能在公社政府里做一般的干部。驻毛家村二、三年了,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相互认识。王春云的计划已经向他报告过经他的同意的。大郑从公社里开了会议,到毛家村传达新的精神。刚到大队部门口看见这么多人聚集,知道出了事,静静听了一会,大家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大郑在公社里是一个不起眼的人,可在毛家村是钦差大臣,真正的说一不二的人。王春云在毛家村可以呼风唤雨,但大郑对他还是有否决权的。

大郑说话没有艺术性,都是口号型,大家已经习惯。山里人很少见过世面,胆小的担心牵连到自己,悄悄地离开了是非现场。老泉、王老师及几个胆子大的村民,留在现场帮助王赟打圆场。大郑见如此,也不好得罪大家,就开口说道:“我不是定他反动派,是说这种行为像无赖。”

吵闹之际,夹在人群中一个小男孩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反动派就是坏蛋了。”众人回头一看,是老泉的儿子,大家“哄”然一声笑了起来。

山区的孩子没有娱乐项目,听到有人吵架就约小伙伴去看热闹。老泉向来行事谨慎低调。大队长王春云见老泉是个谨慎人,就安排了他一个护林员工作,守护大毛山根底古道边毛家溪两岸森林。老泉年少时在书堂上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也跟人学堪舆,平时很尊重有文化的人。今天看到这个局面,本来想上去劝和,料不到自己的儿子小南会突然蹦出这样的话,一时尴尬不已。老泉挤出人群,从附近拿起一根木条回到人群中寻找儿子。

儿子看见父亲去找木条就知道今天又说错话了要挨打,趁父亲不注意溜出人群逃到一根柱子后面躲起来。

有人故意戏谑小南:“爹来了快躲好。”

毕竟是小孩子,听了戏谑的话,又跑到另一根柱子后面。这一跑一躲,被父亲逮个正着。老泉三下五除二脱掉儿子的外套,拉到书堂门口,使劲地抽打,边打边骂:“坏蛋是你叫的吗?小屁孩懂什么?”

小南被打的疼痛哭叫起来。在一群小孩儿中,小南属于头领人物,众伙伴见头儿被其父亲抽打得哭喊连天,站在周围既害怕又着急。又有大人戏谑众孩儿:“司令被打了,你们都站着不动?”

众小孩听到这句话,鼓起勇气叫喊着冲上去。夺木条的夺木条,抱腿的抱腿,抱胳膊的抱胳膊,十几个小孩儿把老泉鼓弄的毫无招架之力。

人们把视线都转移到这里来,王春云、王赟那里吵架声也将歇下来。梅华趁机拉着父亲王赟离开了。

小南也趁父亲分心的时候逃脱了老爹的手掌心,挂着泪水拖着鼻涕往人群里躲藏。老泉还是不依不饶,要去拖拽儿子出来。

王老师出来制止,说道:“算了,小南也是无心的。这几天学校上课正在讲刘文学的故事,小南得到了启发,就有了联想,说明小南很有悟性,别的孩子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老泉听到王老师这样表扬自己的孩子,总算宽了心,在众人面前也挽回了一点面子,就没有再追赶儿子。众人渐渐离开,书堂又恢复了原来的冷清。

老泉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回家,老泉没有再责骂。老泉到楼上箱仓里翻出自己种的已经晒干的上好金黄烟叶,一叶一张叠在一起,称了称估计有二两左右,烟叶上刷了菜油,又把烟叶结结实实捆扎,塞进烟丝具,均匀丝丝切下来,堆在一起放在方桌上,像一堆小山子。从衣柜里找出一张黄纸将烟丝方方正正包着,用一根细麻绳十字形捆扎,贴上一张两指宽中指长的红纸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