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翻开实验台上的一台设备,开始调试。

他准备将苏清宁的“量子调制”技术应用到这台实验设备中,以实现更加高效的无线电力传输。

他首先调整了传输源端的电磁波发射频率,并结合了一些量子干涉的控制参数,这些参数将影响电磁波的传输路径,使其尽可能减少在空气中传播的损失。

同时,他还设定了接收端的定向接收装置,精确锁定能量传输的目标。

调试完成后,林奕对设备进行了第一次测试。他将设备的发射功率调至适中,启动了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屏幕上的数据显示,尽管传输距离尚短,但能量损失的幅度已比传统技术低了将近一半。

林奕满意地点点头,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测试才是关键。

他开始增加传输距离,调整各个参数,逐渐提高电力的传输量,同时测试系统对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随着一项项实验的进行,林奕逐渐发现,苏清宁笔记中提到的技术原理果然是可行的。

经过不断调整与优化,他成功解决了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接收端能量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此时,林奕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全新的愿景。

这种无线电力技术,假如能够在未来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军事领域,甚至是全球的能源格局。

他看到一个没有电线、没有电池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线电力能够自由流动,支持着各种设备和装备。

尤其是在战场上,无人作战系统将再也不需要担心能源不足的问题。

林奕兴奋地继续投入到实验中,完全沉浸在这项技术的突破之中。

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科技前沿的路上,而这条路的尽头,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随着实验的成功,林奕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为军队研发技术,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线传输电的突破,将不仅仅是为战场提供能源,而是为全人类的能源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经过一个月的不断努力与实验,林奕终于成功突破了无线传输电技术的瓶颈。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但每一次的进展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现在,他的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公开展示的阶段,下一步就是进行实际的户外大功率测试,验证其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

为了保证测试能够顺利进行,林奕决定选择一个理想的测试场地——之前的核电站。

这不仅因为核电站附近的环境相对开阔且便于实验设备的布置,更因为这个地方的能源供应和电力设施足够强大,能够支持高功率的实验需求。

最重要的是,这里具备了一定的隐私保护性,避免了可能的干扰。

林奕清晨便早早地驱车前往核电站,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这个项目的成功,代表着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真正突破,将是一次划时代的科技进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