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源远流长,是华夏医学的瑰宝。

华夏历史上,中医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四大经典名著。

成书最早的《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介绍医类内容最多,是华夏的医学宝库。有人将《黄帝内经》比作“天书”,素有“半部《内经》养人生”之说。

战国神医扁鹊所著医书《难经》,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等内容,既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发展,又为仲景临床平脉辨证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东汉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成为华夏中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

《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由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并集结整理成的医学巨著,是对华夏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著作。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

通过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医生通过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会开具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方剂,通过煎煮或加工成丸、散、膏等剂型供患者服用。这些方剂旨在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有时还会运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推拿则通过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病痛的目的。

华夏历史上名医众多,他们悬壶济世,在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传的医学巨著对人类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古代最为出名的“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生。他医术全面,尤擅外科,有“外科圣手”的美誉。华佗发明了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这个药比国外发明的乙醚麻醉还要早了1600多年。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生。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华夏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书中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李时珍,字东璧,明代著名医生。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于明万历年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他究其一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华夏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世人皆称“神医”。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