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一道圣旨从九重云霄落到小小的馆驿,不禁让沈鉴大为吃惊。他急火火来到院里,只见一名锦衣卫当中站立,高声道:“沈鉴接旨。”

沈鉴当即跪下,锦衣卫叉手举过头顶道:“上曰:沈鉴,你差事办得不错,不要辞职,朕还要留你查案子。钦此。”

宣罢,他冷冷瞥了沈鉴一眼:“起来吧沈大人。”

沈鉴掸了掸土站起身,见钦使身着对襟罩甲,腰挎绣春刀,显然是个不小的官儿。

那人道:“沈大人近来破了兵部大案,好威风呀。现在连圣上都对你青眼有加呢。”

沈鉴低下头道:“岂敢……”

钦使冷笑一声:“有什么不敢的,你不是连我们锦衣卫都敢打么?”

沈鉴一愣,钦使忽然近身,低声道:“姓沈的,别以为薛礼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沈鉴不由得倒吸口凉气。

钦使说完,一张脸立刻变成笑脸,拍了拍沈鉴的肩膀道:“开玩笑的沈大人,皇上另有意思让樊某传达。”

赵铁牛在旁忽然惊问:“阁下姓樊?莫非是樊忠将军?”

钦使道:“正是。”

铁牛失声道:“人言五千锦衣卫,双虎在御前。今日能得见樊大将军实乃三生有幸!”

原来这位樊忠乃是皇帝的近卫,常在殿廷上虎视群臣,无论武艺或地位都是当世一等,自然是不少武官羡慕的对象。

樊忠显然对这类崇拜者司空见惯,只淡淡的嗯了一声,转而继续对沈鉴道:“目前南京有个棘手的案子,圣上的意思仍是责成你去专办。相关文书已经备下,再有半个时辰就能送来。”

沈鉴问道:“却不知是什么案子?”

樊忠皱眉道:“连环杀人案。已经死了两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南京刑部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顺天府。”他压低声音道:“沈大人,这件事圣上很重视,希望你能一鸣惊人。”

沈鉴略一思忖,答道:“好,卑职定不负使命。”

樊忠点点头,又交代些其他事宜便离开馆驿。

铁牛望着他的背影对沈鉴问道:“老沈,我就不明白了:南京的案子自己不管,却要让顺天府管,不是舍近求远吗?”

沈鉴悠悠道:“这是会看眼色。你总该知道皇上想迁都顺天府吧?”

“当然。”赵铁牛答道:“天下人谁不知道此事。”

沈鉴笑了笑:“所以呀,首都要处处比旧都强才是。你想想看:多少年才出一起的连环杀人案,让顺天府某个小官随随便便办了,岂不更显出顺天府的优势,让迁都更顺理成章?”

赵铁牛一咂舌:“娘的,还有这么多弯弯绕,怪不得我当不成大官……”

沈鉴继续道:“不仅如此,我看南京的老狐狸们也存着隔岸观火的心思。案子若办不好他们便会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到时一口大黑锅可要落到我头上了。”

两人正说话间,一名小校送来案卷。案情其实并不复杂,死者有两名,第一个名叫胡庆,是长期往来两京的盐商。名下拥有十余间盐铺,和一支规模惊人的船队。

铁牛不解的问道:“我说老沈,贩私盐好像是要杀头的吧?这姓胡的怎能公开做这事情?”

沈鉴道:“你有所不知,贩私盐虽是重罪,但特殊情况下也不是不能经营。当年洪武皇帝为将粮草调运到北方重镇,特设‘开中法’,凡协助运粮的商人都可获取经营私盐的资格。要知道,贩盐是暴利的生意,天下的富商大贾无不趋之若鹜。可最终得到资格的也只有寥寥几家而已。”

铁牛道:“如此说来,这个叫胡庆的人并不简单?”

沈鉴道:“岂止不简单而已,简直是疑点重重。此人直到三十七岁还是个穷光蛋,可到了三十八岁却摇身一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中间发生了什么,没人说得清楚。”

“那第二个死者呢?”铁牛问道“莫非也是有钱人?”

沈鉴却摇摇头:“正相反。这个高五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光蛋,名下除了一间草房便再无任何产业。两件命案之所以归在一起,是因为凶手的作案手法。”

他翻过一页纸,凝眉道:“胡庆死于应天府外的一片水田,看上去是溺死的。可记录表明,致命的是两处刀伤:第一处沿左侧锁骨斜下而去,长约四尺;而第二处则中心脏。”

“那高五呢?”铁牛追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