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之事刻不容缓,务必尽快入主南京。”
朱由崧已经下达最后动员令,由于刘孔炤的缘故,大明水师已经全面倒向福王阵营。
但在阮大铖谋划下,刘孔炤和韩赞周还需要隐瞒已经投降朱由崧一事,便让二人先行回南京。
对外仅宣称黄蜚已经归降,且收拢八千水师,于是让马士英和刘良佐先回凤阳坐镇,防止李闯南下。
而朱由崧则维持住两万军力,南京只能智取,两边全是他朱家的兵。
如今南京在他眼中,和素娘一般无二,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采撷。
大胜关,坐落于南京城南十里外,越过此关便是著名的秦淮河入口处,再往前便是南京城的巍峨城墙。
当年朱元璋在此大破陈友谅于此,因此从大城港改名为大胜关。
当下形势对于朝廷六部官员来说,同样刻不容缓。
但是朝廷内最近却无法专注在议立新君之事上,因为城内最近发生了一桩事,让全城士绅骚动不安,朝堂内同样议论纷纷。
如今的南京,既无内阁,亦无辅臣。
日常朝议,全依托众臣自律讨论事情,待达成共识之后,再由六部共同盖章决议,算是折衷做法。
就在今天清晨,史可法已经收到军情,黄蜚投降,如今福王军队已经陆续登岸,逐渐在大胜关南岸集结。
史可法闻之,即刻传召刘孔炤,见面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斥。
但是对方却像软皮蛇一样,只是推诿不明福王造反缘由。
反倒咄咄逼人,质问史可法是否隐瞒军情。
史可法是清楚原因的,只是他不敢将消息公之于众,因为新皇帝花落谁家,还无法定案。
无可奈何之下,他唯有先行召集今日朝会,商讨应对城外叛军策略。
此事十万火急,史可法也以为朝臣们会担心局势发展。
没料到,如今所有人竟然都在讨论一件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
事情是这样的,在南京城东的淳化镇,镇里有一个书人名曰赵忠。
赵忠妻子早死,留下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名叫赵怜儿。
大明文化鼎盛,市井文化盛行,特别在江南地区,作坊林立。
因此有大量的市镇出现,为附近的作坊工人提供商业便利。
也因此说书人这行当就大行其道,说的就是各类型章回小说,各种演义。
赵忠就是靠着给人说书赚点打赏,虽然外面战火连天。
但是习惯听书的客人还是不少,父女二人节衣缩食,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赵忠突然失明,为了不连累女儿选择用一抹麻布自我了断。
赵怜儿可怜父亲辛苦一生,都无法入土为安。
于是在街头卖身葬父,既满足父亲遗愿,还能找到份工作,养活自己。
卖身为奴在这时代,已经被羡慕。
可这年头,哪家都不容易,自然没人愿意搭理她。
后来,据说有一位来自桐城县(安徽枞阳)的戏曲大师看她可怜,便答应帮她,不过要考验她是否诚心诚意。
要求赵怜儿从南京城北七里处的龙舟山,拖着父亲遗体,一路跪行至城南的凤凰山。
全程只能跪着,那凤凰山乃是朱元璋第二十子韩宪王朱松的墓地,是块风水宝地,戏曲大师答应将她父亲葬于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