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对程野有印象。

当初在第二届新概念大赛的考场上,二人有过一面之缘。

只不过当时韩寒是万众瞩目的文学新星,天才少年;而程野只是上百个参赛选手中的一个,泯然众人,没有什么特殊。

然而短短几個月,这个人就成了当下最瞩目的文学新星,甚至隐隐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名气和影响力已经在他之上了。

韩寒也找了几篇程野的小说来看,不得不承认,这个人写小说是奇才。他写不出这种情节趣味性和故事创意都如此之强的作品。

韩寒的信心忽然有些动摇了。

他以前是自视甚高的,这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自信。毕竟第一届那么多的获奖选手,他是最火的。他的文章也是所有参赛作品中最受追捧的。

所以哪怕他九门功课七门不及格,哪怕他退学,他也不怀疑自己能靠现有的名气和他的文学才华混出一片天。

当初他决定退学的时候,松江二中的老师还劝过他,当时问他:“你不上学,以后靠什么生活?”

当时他自信满满地道:“靠我的稿费。”

虽然他现在依然相信靠着自己的文学才能不至于饿死,前不久他还刚写完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将其寄到了作家出版社。

但是看过程野写的东西,不由得想起赵长天跟他说过的“一山更比一山高”。

并且,对自己的这部长篇小说的命运也有了一丝犹疑:我的文字不比它差,但剧情没有程野的小说精彩,会卖得好吗?

这时,作家出版社打来电话,让韩寒过几天抽空来一趟京城,商谈出版事宜,它的那本书已经通过内部审核了,可以出版。

几乎同一时间,程野也接到了电话,打来的是《人民文学》的杨泥,也是《潜伏》这篇文章的责编。

《潜伏》下篇在五月份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由于这段时间程野在大众视野过分活跃了,不少人都买了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发行量大大增加。

杨泥打电话给程野,一方面是约稿,希望程野再写小说能第一时间发给他们,另一方面是邀请他来参观《人民文学》编辑部和作家出版社。

而且作家出版社也有意出版程野的作品集,希望邀他到社内详谈。

程野答应了,没过一会儿,出版社的一个叫袁敏的责编也打电话给了程野,和他约定时间。

“对了,程同学,你应该认识韩寒吧?”

“认识,有过一面之缘,不大熟悉。”程野说道。

“见过就好,后天韩寒也会来我们出版社,社内现在很注重培养你们这些八零后的年轻作家,你们两个现在都算是八零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了,正好安排你们见一面。你们两个都很有个性,应该能做朋友。尤其是你,最近你惹的风波可真不小啊,哈哈,算了不说这个,回头你到了给我打电话。”

结束通话后,程野挠了挠头,靠着沙发看电视,脑海里开始回忆着韩寒此人的生平。

他上辈子和韩寒交集不多,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刚刚拍摄之处,他本来还想投资来着。

不过当时他在电影圈的江湖地位不高,而韩寒已经声名鹊起,不缺投资,最后那部片子由博纳投资发行。

如果让程野给韩寒此人做评价的话,那就是:天赋极高,运气极好。

这人不只是知名作家,作家富豪榜上常客,个人书籍销量累计起来差不多有千万级别了。

比起写小说,这人更擅长写杂文,05年开通博客,时常发表文章,文章的趣味性和煽动性都极强,属于T0级别,能给美国总统写竞选稿的水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