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解决了长江上的那些小问题之后,苏星云又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台湾的建设工作之中。随着他名声的日益显赫,现在做起某些事情来也更加方便了。比如说购买船只和招收船匠这类事宜,由于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这主要得益于蒙古人从汉人那里掠夺来的巨额财富,他们花钱如流水,毫不吝啬。

倘若按照汉人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囤积粮食的天性,那肯定是生产货物出口,换回黄金进来。然而,蒙古人却并没有守财奴的性格,对他们来说,花钱不过是小意思罢了。正因如此,江南地区的海贸依然保持着繁荣的态势,拥有大量的船只和造船厂。现在,程大老板看中了这个商机,决定掏出银子来购买。当地的官员们也纷纷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将现成的船只以及工匠们一并打包卖给苏星云。

如今,在江南地区的上下层人士中,已然形成了一种共识:瘟神苏星云若是想要离开,大家所能做的便是推他一把,切不可拦着他,以免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快。所幸的是,苏星云在掏银子这件事上表现得极为干脆利索,这让江南沿海的官员们察觉到了一笔可观的油水。于是,双方的合作进展得十分愉快。

通常情况下,每当苏星云看中了某家造船厂,当地的官府便会主动承担起“公关”工作。说到元朝官府的“公关”,呵呵,那些造船厂大多是由汉人经营的。这些官府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抢夺。他们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将造船厂的厂主投入大牢。

然而,这些厂主们在造船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精湛技艺积累了家业,在当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造船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尽管面临元朝官府的残酷迫害,但在苏星云金钱的诱惑下,这些高级工程师最终还是纷纷来到了苏星云的沿海领地。在这一过程中,苏星云确实花费了不少银子。

但对于苏星云而言,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压根就算不上问题。他只需在深夜里寻一处豪华的寺庙钻进去,转眼间就能有上万两银子的进账。历经半年的掠夺式发展,苏星云的远洋船队已然扩充到了 60 艘排水量超过 500 吨的大船。

其中,在领地内自己建造的大型飞剪船仅有八艘,其余的大多是靠购买而来的广底船。与此同时,用于造船的 40 个坑已经在崇明岛上全部开挖完毕,上万名被招募来的造船工人,在经过了对飞剪船制造的简单学习后,纷纷开始上岗操作。

不得不说,这次从江南挖过来的造船大师们水平确实极高,在见识到飞剪船这种新型船型后,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学习研究。而且,在良好的鼓励政策之下,这些新来的船匠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针对飞剪船提出了诸多改进意见,进一步提升了船体的性能。

自从苏星云穿越过来以后,中原大地的年景逐步恶化。回溯到公元 1339 年,那时的情形还算不错,周子旺的造反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被迅速扑灭了。虽说这主要归功于元军的强大实力,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当时因收成不佳而难以维持生计的人并未形成大规模。汉民们所遭受的仅是人为的祸患,天灾尚未降临。

然而,随后的几年里,天灾接踵而至。起初是在北方,老天爷渐渐变得吝啬起来,降下的雨水越来越少,紧接着便到了今年夏天,黄河开始泛滥成灾。此时的流民数量开始大幅增加。要知道,如今的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其出海口位于黄海。黄河一旦泛滥,整个苏北地区也会遭受牵连。流民的数量急剧增多。

在这个关键时刻,苏星云与当地的地方官员主动取得联系,决定将这些流民运往海外。对于各地的地方官员而言,流民无疑是令人头疼的祸害,而苏星云对他们来说也是如此,双方携手合作将他们一起送出海外,这简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正因如此,苏星云的移民工作并未遭遇任何阻碍。大量难民从北方蜂拥而至。截止到 1344 年年末,湾湾岛已经安置了 20 万人口,这些人全部是从河南、山东、苏北以及皖北地区招募而来的。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领地的运输能力和粮食供应的极限。等到明年湾湾岛粮食获得丰收,再加上新一批船只投入使用,移民的速度势必还要进一步加快。

苏星云现在必须要认真对待货币这一问题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并无任何内在价值,然而它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宛如一种润滑剂,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的劳动生产。例如,有两个乞丐,甲拥有一块钱,他付给乙让其帮忙剪指甲,乙干完活后,感觉头发长了,又将钱付给甲,让甲替自己理发。最终,钱又回到了甲的口袋。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享受到了服务,也都付出了劳动,两人都创造了价值,这正是钱在其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苏星云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以来都对钱生钱的金融问题抱有一种偏见,他认为从事金融活动的人都是不劳而获的。在领地的发展过程中,苏星云始终将提高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对于金融业,他一直持有一种打压和不重视的态度。在这个时空背景下,苏星云到现在为止,在金融方面仅仅只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那就是针对领地中的民众推行小额低息贷款,并辅以查封赌场的政策,从而彻底铲除了高利贷行业这一顽疾。

然而,如今苏星云的摊子铺得过大,以往对经济流通不够重视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迫使苏星云做出改变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现在手上竟然没有粮食了。没错,确实是苏星云手上缺粮了。由于需要大规模地进行移民,苏星云现在手里的粮食已经全部消耗殆尽。但是,虽然苏星云手上没粮,领地中的领民手中却还有粮食。他们手中的粮食年复一年地囤积着,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新粮慢慢变成陈粮,不仅质量会下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因为虫蛀和老鼠等原因造成一定的损耗。

苏星云决定运用金融的手段将领地中民众手中的粮食借出来。为此,苏星云设立了一个粮食借贷机构,并发行了一种特殊的票据,用以交换领地中民众的粮食。根据规定,存一年定期可以获得半成的粮食利率。然而,由于元朝宝钞的恶劣名声,苏星云对于仅凭一张纸就能换到领地中民众手上的粮食缺乏信心。毕竟,老百姓已经被元朝骗过一次,因此他们对类似的事物变得极为谨慎。苏星云深知自己没有主角光环,无法让所有子民无偿奉献没有回报

所以苏星云发行的票据并非简单的纸张制作,而是采用水力压力机压制而成的贵重金属板。这些金属板分为金、银、铜、铁四种材质,每一种金属板都堪称是一种货币。它们表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四周边缘还刻有防止被磨损的边文,在当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精美绝伦。其中,金票据可以在粮店兑换一等大米(为了方便借粮,苏星云将粮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按照标准划分了等级);银票据可兑换 100 公斤粮食;铜票据可兑换 10 公斤;而钢制票据则是一公斤。

当然,如果领地农民手中的票据是由当地行政组在向当地民众借粮时发放的,那么他们可以凭借当地行政组开具的纸质票单,在当地的粮店兑换粮食并领取利息。当然啦,在进行兑换时,新政组和粮店都有专门的验票设备,一旦发现票据的长宽厚、成色、重量有任何不对之处,就不会给予兑换,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币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被故意磨损的票据,同样也是不予兑换的。

由于苏星云发行的并非轻飘飘的纸质票据,他也随之公开并固定了票据的材质。如此一来,领地中的民众开始逐渐接受这种借条。尽管借贷的粮食价值远超过票据本身的价格,但由于有利息的吸引以及新政组的信誉担保,苏星云所开展的粮食定期储存业务进展得相当顺利。毕竟,苏星云的目的并非通过金融手段牟利,他仅仅推出了粮食一年定期储存这一项业务。

得益于苏星云创立势力的新政组这一政府级别力量的主导,大量的粮食得以借贷名义给移民。当然,恐吓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苏星云向民众夸大地宣传了在皮鞭下工作的恶劣条件,明确告知他们,如果两年后不归还粮食,就会面临被送往基隆煤矿充当矿工的风险。虽然苏星云本性善良、心肠软,但他对小市民的心态却有着深刻的洞察。为了防止未来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他通过揭示严重的后果来打消人们心中想要占便宜的念头。

原本那些流离失所的移民,对于终于能够捧起饭碗、尝到生活的甜头,并且憧憬着几年之后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中充满了满足和感激。他们对苏星云所设立的规矩毫无怨言,因为在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里,欠下的债务终究是要还清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而且,苏星云这位慷慨的东家借出的钱财竟然没有利息,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恶意拖欠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了吗?

一年之后,九成九的移民都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一分一分地攒钱,将欠下的债务如数归还。他们在田野间挥汗如雨,种植庄稼,养殖家畜,甚至有人投身于领地内的公共建设项目,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每次走进领地的行政中心,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