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2年深秋,轰轰烈烈地土地革命不仅席卷了和州,而且迅速向周边三县蔓延,这场战争也将达到最激烈的阶段。苏星云的领导行动,直击江淮地区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弹与围攻。

寿春的莫日根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和州刚迎来丰收的粮食入库,哪有起义者先安心纳粮再行反叛的道理?这逻辑上显得极不合常理。然而,随着众多世家大族的紧急报告接踵而至,加之数县间烽烟四起的紧急情报,莫日根不得不正视现实。

为探明真相,他派遣精锐斥候深入调查,带回的情报令人震惊:竟有两万之众的起义军,在四县间自由穿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竟配备了火炮这等重型武器,战斗力非同小可,要知道,几年前周子旺的起义军也不过区区五千人,而今这股力量已膨胀至四倍有余,其威胁性不言而喻。

面对这样的形势,于是莫日根发布剿匪令,迅速调集庐州等战略重镇的兵力,集结成镇压部队,企图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

苏星云十分重视情报作用,密切观察寿春的一举一动了。得知莫日根已下定决心清缴,他立即利用自己的识海空间行动起来。

正当莫日根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之际,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传来——管粮官惊慌失措地报告,粮仓中的数百万石粮食,在短短两天内竟不翼而飞。听到这个消息,莫日根怒不可遏,以为管粮官在戏耍自己,险些挥鞭相向。但见对方神色惶恐,不似作伪,他匆忙赶往粮仓,只见偌大的仓库空空如也,连一粒粮食的影子都见不着,仿佛一夜之间被耗子搬空。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莫日根如遭雷击,身体摇摇欲坠,若果不是手下及时搀扶,恐已栽倒在地。他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前几天亲眼目睹粮食入库的情景,而今粮仓却空空如也,连老鼠都能在里面奔跑。愤怒与惊恐交织之下,他猛地拔出弯刀,架在管粮官的脖子上,双眼充血,声音沙哑而疯狂:“粮食呢?你把粮食藏哪儿了?快说!”

管粮官吓得浑身颤抖,语无伦次地辩解,说自己真的不知道啊,两天前锁好粮仓,今日检查时才发现异常。莫日根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他怒吼一声,刀光一闪,管粮官的喉咙被无情地划开,鲜血喷涌而出,溅满了莫日根的脸庞,更添了几分狰狞与恐怖。

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莫日根喊了一声:“搜,给搜,粮仓附近一里内给我翻过来找。”周围的人松了一口气,准备快速离去。这时候莫日根喊了了一句:“慢着,给我回来”。他用野兽般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伸出手指,一字一顿地警告:“今天之事,若有半个字泄露出去,这里的人,一个都别想活!”最后一个“死”字,他几乎是咆哮着吼出来的,震得在场众人心头一颤,无人敢再有一丝懈怠。

粮仓周边的居民可算是遭了殃,因为那粮仓不偏不倚,正好坐落在蒙古人聚居的区域,结果这些蒙古人家的地窖成了搜查的重灾区,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一片混乱。

不仅仅莫日根倒了霉,寿春之外,庐州、淮南等军事重镇的粮仓也相继被搬空,仿佛一夜之间被无形之手拿走了粮食。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我们的“粮仓幽灵”——苏星云。他这几天化身超级大盗,夜以继日地穿梭于各地,一天之内竟能往返十数次,效率惊人。和县境内那些隐秘的地下水泥粮仓,如今已是大半充盈,成为了苏星云的战略储备。

以往,苏星云行事谨慎,信奉“闷声发大财”的原则,深怕动作太大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如今,战争即将来临,时机紧迫,必须放手一搏。于是,他一改往日的谨慎,给淮西路的各路将军来个“断粮奇袭”,让敌人在战场上因粮草不济而自乱阵脚。

苏星云的这次土地革命,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河南江北行省高层的轩然大波,蒙古贵族们纷纷跳脚,联名上书告状,他们背后的势力之庞大,让上级不得不连发急令,催促莫日根迅速剿灭这股“匪患”。莫日根迫于压力,不得不提枪上马,但军粮的短缺却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

为了应对困境,莫日根忍痛削减兵力至五千精锐,并下令沿途官员必须全力供给军粮。然而,这道命令却像一块烫手山芋,让沿途的管粮官们左右为难,愁容满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