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一路前行,心中充满了对此次拜访的期待。他深知风尽林乃前翰林学士、当今大儒,其学识渊博,见解独到,能得风尽林指点,对自己而言无疑是一大幸事。

沿途风景如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张天不禁想起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虽不敢自比仁者智者,但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中,也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平和。

经过一番跋涉,张天终于来到了风尽林的居所。这是一座古朴的宅院,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宅门虚掩着,张天轻轻敲了敲门,片刻后,一位仆人前来应门,将他引入院内。

院子里,风尽林正坐在一张石桌旁,手捧一卷书,静静地阅读着。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看到张天,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张天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道:“晚辈张天,拜见风先生。”

风尽林微微点头,道:“不必多礼,请坐。”

张天在风尽林对面坐下,心中既紧张又兴奋。风尽林看着他,微笑着说:“你师父林隐与我乃多年好友,他常提起你,说你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张天谦虚地说:“先生过奖了,晚辈只是略通皮毛,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风尽林说:“年轻人谦虚好学,乃好事也。你师父让你来见我,所为何事?”

张天说:“师父让我来向先生请教,关于当今时势以及为官之道。”

风尽林微微沉思,道:“当今之世,朝政腐败,各党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困苦。为官者,当以民为本,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祉。”

张天认真聆听,频频点头。

风尽林又说:“改稻为桑之策,虽有其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实施此策,需谨慎为之,不可损害百姓利益。”

张天说:“先生所言极是。晚辈从师言,闻殿试一过,便有人举荐我去浙江做官,助马巡抚好实行改稻为桑之策。晚辈心中惶恐,不知是谁?为何如此,不知今如何为?”

风尽林听之,反而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你若去浙江为官,当牢记为官之道,以百姓利益为重,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又过三息,张天却转而一改先前惶恐之色,道:“那人应是先生您吧。”

风尽林听之,笑道:“参穹,你现在既已知晓,我也便承认了,确是我。要你去确实难为你了,家贫,好不容易有些官命,可去翰林院储备才名,日后官运隆盛。如今问你,等殿试一过,可愿否?”

张天应道:“愿不愿,不是我说了算,先生做得如此明显,想必朝野有些人已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若不应,能做的只是在殿试上能否拨得头筹,不然我这一生,轻则无官可做,重则不知何如死。其实在部堂大人与您去宫中时,我就知晓了,老师已知晓您会来,我师徒二人早考虑了,若此一去,能上为国家,下为百姓,纵然万死也不改其意。”双眸里的目光好似跨越了时间长河,煎尽了那古圣书上从三皇五帝至所载的偏安一宋,少说三千年往上之史,不想大洪落得个二圣北狩的下场。

风尽林先是神色一惊后又十分自然,觉得该是如此,往张天面前一躬,道:“少年郎应是如此,我却失了这些年的道。此一去啊,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若可再见,必谢罪一番,传之业乎卿,也不旺卿之学问……”

一柱香后,张天说:“晚辈定当牢记先生教诲。只是晚辈才疏学浅,恐难以胜任。”

风尽林说:“不必妄自菲薄。你有才华,有志向,只要不失了本心,定能受我衣钵,或许能另立学派”

接着,风尽林与张天又探讨了一些关于《论语》之义以及古今造化的问题。张天真是光照临川之笔,见解独到,风尽林对他颇为赞赏。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张天起身告辞道:“今日聆听先生教诲,受益匪浅。晚辈回去后,定当认真思考,努力践行。”

风尽林说:“好,希望你能不负你师父的期望,为大洪百姓做出实事。”

张天再次拱手行礼,然后转身离去。他于一条见家的小径上,只有霞残落云,水中沙渚郁结余辉,却不然于胸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