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真是无处不在。
一位作家因为某一本书出名了,就认为自己可以恣意妄为,于是就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说了,在各种场合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大放厥词,以标榜自己是一个为底层社会仗义执言的勇士,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仿佛他一本书出了名之后,他就比谁都通透了,就能看穿常人所不能看到的境界,听众们也无不附和。
这还不算,他还要趁着名气乱写一通,这时候他已经不担心没有人出版了,就有人会像夸奖皇帝的新装一样给予迎合吹捧,好像能读上此位的续书也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彰显品位的谈资。
谁不提某某人、某某书、某某续书,谁就丢人。
冷眼看看这些作者成名之后出的书,着实值得说道说道。
说这些话不能怕得罪人,先说说《文城》吧,小说开头就把悬念拉满,这一招是作者娴熟的,信手拈来。
但是我认为此小说有两个毛病,一是故事的逻辑有问题,有些不能自圆其说,或者没有说的明白;二是这样一篇小说说不清主题是什么。
先说故事的逻辑问题,小美阿强的来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谜,只有看到文后的“补”方知根由,但是生活在同一个镇上十几年的母女不相认的情节,又好似极不合理,而这个恋人扮演兄妹的情节,灵感是否来源于屠格涅夫的《阿霞》就不得而知了。
文中描写的既是兵荒马乱又像是太平盛世,土匪横行乡里,烧杀掳掠,男主角林祥福却能怀揣着大量的黄金和银票,带着个婴儿,穿行几个省,依然安然无恙。
本想着到了想象中的文城(因为这儿人说话的口音与小美相似),林祥福利用带来的本钱,可以做一篇商战的文章,那与溪镇当地的富绅顾益民就着木匠工艺来一场场层层递进激烈的商战,倒是可以做些精彩的文章,比拼木匠的工艺,文艺作品里对北方尤其是皇家的木器家具描述的很多,作者这时候如果从南方的家具入笔,应该也有精彩的文章可做;还可以叙述他们不管贫富,对待乡邻一律平等;有社会责任心啊都可以些,我的智力仅限于此,但是商战逆转确实是可以做很多文章的。
可惜作者引出了土匪头子张一斧,又叫张麻子,凶狠残暴,多次作恶乡里,林祥福一家与顾益民都被血腥残暴地绑架、敲诈、杀害,文中至少有一半文字是写与土匪的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乡民们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其实,要是跳出文章看看,土匪这一段在全书中也是可有可无的,这段情节夹在寻亲的故事里显得太突兀了,虽然那时候可能是匪患横行,倒不如但写一篇《文城人民抗匪记》。
所以说,缺了它,完全可以叙述出林祥福寻找小美的故事,而且这个寻找的过程加上商战内容,可以使文字更干净一点。
然后我就说说余华老师作品的不干净了,我这里说的不干净绝对不会被人说成是,因为你自己心里不干净才会看到作品不干净的,实在是那些描写的太直白了,本人实在不敢苟同,那些土匪折磨人的手段凶残已经足够了,我相信会有此事的,但完全没有必要写的那么脏,而且写了好几段,我真的想象不出来余华老师是如何下笔的,本人平时也写点东西,总感觉写到脏东西时候比看到了还恶心,余华老师受累了,是不是能写出这些东西就是个写作的超能力,吾辈写不出来。
不过这个也是余华老师的一个特点,他的《活着》里面老财主去茅房的情节,也是写的极尽恶心的。
更不要说《兄弟》了,可以算是脏事大全,从厕所偷看,到掉粪坑,然后就是干树、干电线杆,而且是无数次重复,大有不恶心你不罢休的架势,再到那李光头看到孙伟被打死的场景,全部都体现在“脏”字上了,说老实话,《兄弟》的下部我就弃之不看了。
第二就是没有看出来《文城》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什么主题,富二代林祥福被小美哄骗上床,“白捡”了一个女儿,而小美“兄妹”还是那种有良心的窃贼,没有把林祥福的浮财全部掏空。
其后就是林祥福长途跋涉为女儿寻找母亲,直到了溪镇驻足,结识了当地一些人,就是抗匪为主题了,里面穿插了他女儿林百家的情窦初开青梅竹马私定终身,却总被无情的棒打鸳鸯的俗套故事,顾益民儿子抽大烟被骗卖到南洋的故事,林百家到上海读女子学校的故事,都说了,都有点关联,但是又都可以不说,可惜都还没有说透,可能作者还想再写个续集。
文后的“补”子里面又加进了小美青春萌动,渴求男欢女爱的情节,被刻板婆婆严苛打压的故事,这些对于余华老师都是信手拈来的。
有人说这是余华老师潜心写了五年而出的,就是为了什么大奖而去的,我感觉这篇立意不高,远低于《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与几位读书的朋友聊天,就有人说下一位国内的诺贝尔文学奖“必须是”寒雪或者阎连科,不敢苟同,看看他们的《黄泥街》、《受活》,就知道他们都是找出社会上出现概率很小的事,从一个县里想修建“列宁墓”到后来的组建“绝术团”,“绝术团”的表演又是无数次的文字重复,无非是说县领导在发展经济工作中被上级逼的无法创新了,从这里渲染入手,好像说了点事,又好像说你的脑洞不大就看不出来我说的是什么,你看我影射的事多么深奥,这个又回归到了“皇帝的新装”上了。
刘震云这位老师我感觉就不一样了,他的作品都是有所指,而且风趣幽默,九曲回肠,《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还有《我不是潘金莲》篇篇精品,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
再说说《遥远的救世主》,现在已经不知道是这个小说先火,还是王志文左小青演的电视剧先火的,反正是都火了,王志文左小青的演技肯定不用我夸奖了,书中那种把音响攒的那么高级是技术问题,并联加串联的一通操作,情理之中应该是能够实现的,找了一帮子农民工进行量产也是可行的,后来那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临危逃难自救,不顾他人的小人之举也被作者刻画的很入骨,最终是身败名裂,现出原型。
书里还有一段是一个拒不交代的杀人犯被丁元英(王志文饰)用了一段《易经》给说服了,而且这一段还是芮小丹(左小青饰)跟丁元英现学转述的,这样的情节就没有什么信服力了,《易经》真的有劝导作用?杀人犯能听懂《易经》?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遥远的救世主》借此就走向了神坛,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看过电视剧、没看过原著,并且谁都说这本书太好看了,能让人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跟风就出来了三部曲,《天幕红尘》和《背叛》,大家奔走相告,争相阅读,唯恐在这个话题上缺少谈资。
其实《天幕红尘》这本书就是“见路不走”四个字的思想贯穿全文,把一系列很难理解的东西都强加在这四个字上,像是哲学又像是玄学,最终也没有看出来什么是“天幕”,“红尘”红色的尘埃指的是谁,留下印象的就是那黄金打火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