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走走停停,跟着李源一同观察着地势。
尽管杂草丛生,但众人还是很满意这里平坦宽阔的地势
曾经部落也曾相中这块土地,但湿润的土壤让众人不得不放弃。
但是如今拥有了水稻,这里便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不二之选。
不论是多达六七平方公里的临水平原,还是近一平方公里的高台平地,都满足了耕种和居住安全的条件。
如若不是搬迁麻烦,众人真的很想立即迁移开发。
李源仔细地观察,他努力地记住地形和大致尺寸面积后,接着又观察了土质和水质情况。近三个时辰后,众人决定返程。
回到棕树林后,首领指挥着族人把棕树皮捆扎,随后准备返回部落。
........
翌日清早。
李源起床后,立马着手进行新地方的规划设计。
但苦于没有笔和纸,他只能用树枝在地上勾勒轮廓。
但写写画画,直到天黑,李源也只是大致有了个初步的设想。
规划设计可不是那么个容易的活。
某狮友情解释。
李源倒是意犹未尽地想继续,但奈何已看不清地上的图案,索性他直接用树枝撑起了茅草顶盖,防止图案被毁坏。
第二日,饭后,李源匆忙来到规划图案这里。
好在昨晚并未下雨,这些图案得以保留。
李源拿起树枝继续勾勒,经过一上午的努力,他确定了规划的初稿。
随即李源弄来一块干净的陶板,用骨针在陶板上,刻下了新址的初步设计稿。
在李源的规划中,弯月平原的核心建设目标分为两个。
城池和农田。
以三梯台划分,近河梯台为农田,包括稻田,菜地,池塘和辅助作物等。
中梯台为城池建造地,包含城池,烧砖区,木材储备区等。
近山梯台是一段缓坡,种植果树,小经济乔灌木等。
农田区以溪流的自然分割划分为三个区域,以河流为方向,依次为上区域、中区域和下区域。
建设区首要目标便是建设城池,整个城池呈长方形,宽约400米,长约600米。
设夯土城墙,但不以战事为主要目的,仅防备和庇护之用。
故不设复杂的瓮城,不设箭垛。
夯土墙高5米,底宽3米,顶宽2米,窄梯形状,上薄下厚,四周设瞭望台,每座瞭望台均有台阶,贴合城墙而建。
城池整体呈东北往西南方向(以春秋时太阳落山为西粗略判断),正城门在东北向,开四门,不设护城河。
城内建筑与城墙底部相隔7米,整体布局沿中轴线分南北区域。
由于区域多南风,因此将居住区设置南区域,其他例如工坊等均设置北区域。
南区域居住区布局以标准单元组合,每个标准单元为一进四合院,长宽分别为27米和17米。
合院四边设房间,中间为大庭院,进入合院的大门面宽5米。
李源并不尊风水习俗,直接将大门设置正中,而两边倒座分别有两间3米小房间,左右厢房为中间5米客厅带两间3米房间,正房为5米客厅,左右耳房各为两间3米宽房间。
耳房与厢房,厢房与倒座房之间各有2米间距。
整个合院为超简化版四合院,正房耳房五个房间为一户,其中厨房一间,客厅一间还有三间卧室。
每边厢房和倒座为一户,规格一样,面积一样。所有房间进深均为6米,庭院将打上水井,种上几颗果树,养殖一些家禽,不过现在没有太多养殖。
对于潮湿的该地区(李源推测过应该是南方地区),打水井要相对容易得多,只要工具准备齐全。
居住区一共分为东西坊。
每个坊间均有82套四合院,但除去城中心区规划广场和重要机构所占用4套四合院空间,每个坊间还有77套四合院。
四合院之间均设3米道路,东西坊之间道路为40米,未来将在道路两侧种植上树木,设置晾晒区。
城镇可容纳人数四千人,共计460户。
但目前部落人口仅不到二百人。
因此在李源的未来规划中,部落在储备足够粮食和一定耕种规模后,必将将迫切地需要吸纳新人口。
掠夺吞并也好,和平吸纳也罢。
哪种手段李源皆不在意,只要人口增加便可。
居住区的每条街坊规划均设置排水沟,整个居住区所有排水沿着道路将铺开,最终组成居住区的排水总系统。
而北区域的工坊和畜牧养殖区等的排水系统则单独设置。
北区域在中心区域的一角设置广场,这样城镇的中心区域组成一个长宽100米的综合区。
其内包含超大广场和行政机构等建筑单元。
北区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工坊区,仓库,养殖区。
这是部落迫切需要建造的区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