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观念中,既然长老和首领都同意了,那自然就是没问题了,还有啥好惊讶的。

李源带着他们来到一块空地面前,这块地位于李源常坐的那块石头侧边不远处。

李源找来树枝,在地上将房基地基画出来。

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主体框,两边再加上3米长宽的正方形附属耳房的框,这就是地基大概的线。

每个柱子的位置李源都画上圆圈,一共需要16根粗木柱子,加上12根细木柱子,也就是长边每一米放一根柱子,短边每1.5米放一根柱子。顶上十二根3米短梁,三根5米长梁,还有支撑屋顶边缘的八根斜梁。

在李源的设计中,两边耳房的屋顶要比主体屋顶低五十公分左右,即主体梁高度是3.2米,附属区域的梁高2.7米。

众人听得有些紧皱眉头,却并非因为李源的表述让人难以理解,而是规模问题。

这种房屋结构其实不难也不陌生,对于这里的人来说。

不要以为在新石器末期(李源判断,但他甚至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他前世那个地球),部落的人就是住着那种帐篷式茅草房,或者是窝在洞穴里。

确实有,以后也可能会遇到,但在李源重生的这部落并非如此。

而且在李源前世的新石器时代,也有不少原始部落掌握着不错的木架建筑技术。

例如七千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挖掘出采用榫卯技术构筑的木结构房屋,最大的木构架建筑遗址,长23米,进深8米。很关键的是,这些木构架的榫卯结构皆是用石器制作。

又比如仰韶村落遗址,木构架房屋遗址发现有四十多座,最大的房屋超过150平方,木构架房屋技术已经到了一定水平。

回到正题,部落很多房子都是较为简单的木构架建筑。

较大的几座房屋,例如首领家的房屋就是长8米宽4米的干阑式建筑。

而长老住的圆顶茅草屋更大,半径则超过6米。以中间的粗木柱为中心,向四周反射性排列两排柱子,每3米一排。然后顶梁在中间汇集固定,向四周反射性铺开,就像雨伞的伞骨一般,上面铺上茅草,在最后一排圆形柱子用泥土封墙,留出门窗,整个建筑就完成了。

刚才众人紧皱眉头,倒并非是房屋,而是对规模不满。

毕竟在部落房子越大,身份地位越高,两者之间是相互的。

李源虽然是首领的次子,也被长老夸赞。

但这个规格的木房,始终不是他应该拥有的。

幸亏有首领和长老的同意,再加上李源确实为部落创造了实用的物品。

大家也没太多指责,这要是换做其他族人,众人怕是要把他摁在地上,让他重新讲一遍做多大的房子。

李源敏锐地察觉到众人一瞬间地神态变化,他内心暗道不好,他忽略了部落的原始观念。

他大意了。

在原始社会,虽然大家都是平等,一起劳作一起收获。

但众人心中,那些像首领和长老这样的人,他们承担更多责任,有更多贡献,他们令人充满敬意。他们才配拥有更好的房子,以及更多的食物配额。

至于其他人,还不配。

虽然李源也做出不少贡献,但他还只是个孩子,他还没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不妥。

李源心急,他努力在想该如何解释。

地上的图案让他突然构思出一个绝佳的解释。

他迅速讲完主体,立马着重讲解两侧耳房。

在李源绘声绘色地描述下,耳房已然成为部落极为重要的工作间,是他用来创造像鱼笼,簸箕等物品的地方。

李源借着描述耳房功能,继而延伸到为部落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洗礼。

此外李源还向族人讲诉了他的新设想,扁担,桌子和凳子等。

大开脑洞的新想法,神奇的功能便利。

一众人听得津津乐道,又是一阵惊叹。

源,好孩子啊。

这么小年纪就悟了了不得的奉献精神,后生可畏。

干笑着的李源偷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心中得意,嗨啊不愧是我啊。

........

李源的房子正式开工。

木头叔他们对这事非常上心,一旦劳作完立马过来帮忙。

得益于李源的不要脸解释,众人歇息时将盖房一事迅速谈论开来,尤其是李源的解释。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李源不知不觉中已然是个大无畏无私的部落之子。

来帮忙的族人越来越多,甚至连小石头这些小孩都过来搬点抬点木头卵石之类的。

木材和泥土等材料全部就位后,基地沟壑也挖开了。

李源要求的建造手法让众人甚感新鲜。

只见李源用麻绳测量圆木尺寸,借着按照对应尺寸,一一标记榫头卯眼位置。

接着李源让众人按照标记,用石器和炭火开凿出卯眼,削出成榫头。

大家都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照着李源吩咐做了。

结果是小半天的活,硬是干了两天还没开始立柱。

第三日李源看出众人心中疑惑,他给众人展示了卯眼和榫头的梁木,将榫头插入卯眼中,然后绑上麻绳。接着李源让族人排队上前试试牢固度,族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夸赞李源聪明。

木材处理全部就位,众人把圆圈处挖出深洞,然后将木柱底部用火烧,等表面碳化后再插入洞中。

接下来用鹅卵石固定住木柱基底,沟壑也堆满卵石,再填上土夯实。

有机灵的族人问起其作用。

李源回答道,防止白蚁损坏地基。

太阳西斜至山顶时,李源房子的地基和梁柱框架终于建造好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