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是将女方草帖放在家堂,看看这一段时间里家中是否一切平安。

倘若一切都吉祥平安,无有不克,便把男方草帖也通过媒人交给女家,女家则一样要问卜,以求吉祥。

待双方都通过了,便进入“相亲”。

对于这一条,李惟庆根本不管,因为如果两人生辰八字相克,那不是自讨没趣,误了终身大事。

男家择日邀女家在某地相见。倘若女方中意,将金钗插入发髻,称为“插钗”;若不中意,当场送缎子两匹,称为“压惊”。

接着要订婚,称“缔姻”,又称“缠红”。男家将小礼四种,请媒人送到女家。

女家也同样回送小礼。礼品中往往会有茶瓶、酒尊,俗称“男茶女酒”。

这一天,男、女两家都在各自家中张灯结彩,厅堂上供奉和合二仙的神马,燃点红烛,宴请亲友,十分热闹。

再是“下盒”,也就是“六礼”中的“纳征”,如今则俗称“送聘礼”,专指男家要送一份大礼给女家。

一般人家,通常会送一百多枚银元,再加二三件金银首饰、食品、花红等等。

女家收下之后,按照习俗又必须将其中的一百枚银元整数退回。一则,自古至今都有礼品不可全收,而必须退回一半的规矩;二则,女家也不愿被别人指责为“卖女儿”,所以一般只收下一部分聘礼,便算是履行手续了。

接下去还要“发奁”,也就是女家“发嫁妆”,要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送到男家去。

所谓“妆奁”,古代原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出嫁时随身带去,似乎也不必兴师动众的。传说是当年的唐太宗将女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才从此兴起了大办嫁妆的阔绰风气。

京杭大运河一带历史上一向富饶繁华,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于是许多人家为了显示阔绰,也就有了“摆嫁妆”显阔绰的传统。

通常,“发奁”只是送一份清单,真正动手搬嫁妆总是要到迎亲这一天。有钱人家,一般在生下女儿之时起,便已在考虑这件大事了。

而女孩子自己也会在母亲和长辈的指点下,早早学做起女红来,其实是悄悄地替自己备嫁妆。这一切,俗称“攒妆”。

亲朋好友则又会鼎力相助,俗称“添箱”。

到了送嫁妆的时候,自然也就蔚为大观,令人瞩目了。富裕人家成套的红木家具、古董摆设、绸缎皮草、衣衾细软、首饰佩戴,各种器皿,应有尽有。

大户人家则还会陪送房产田地、奴仆丫环。俗谚有“良田千亩,十里红妆”之说,迎亲时,招摇过市,好不气派。

习俗还以为,嫁妆多,新嫁娘在男家的地位也就有了依托,平日里喉咙也会响一些。

于是,嫁妆也就成了女子为自己争取权利地位的一种手段。

作为一种传统风俗,“十里红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此带动嫁妆制作技艺的精益求精,历代涌现不少能工巧匠,留下如此之多炫丽的艺术精品,让后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这毕竟是需要财力支撑方能获此荣耀的,中小人家不堪重负,由此引发“溺女婴”之风,便又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往往受到批评。

接着是“请期”,又称通日、准日,也就是男家通过媒人向女家征求意见,选择一个良辰吉期,作为结婚的日子。这在旧时常常是非常讲究的,生怕选择日子不恰当,会带来祸祟。

李惟庆简化了一些流程,只用了三天时间,送过去彩礼,订好了婚,明天就要结婚,迎娶新娘子了。

张文君也很满意,认为这辈子的幸福就要来了。

以上一切仪礼,都在结婚正日之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