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部的舞阳县境内有一座山,山上没有泥土,未生一草一木。远远望去,整座山就像一块巨大的光滑坚硬的石头。当地人称作“金钟山”,仿佛放在地上的一口大钟。山下有一条大河,常年奔腾不息,河水清澈、绿如翡翠,从空中俯瞰,恰似一条玉带镶嵌在群山之间。

河畔有一座小镇,名曰清水镇,镇上有一个村落,名叫清水村。全村有三个自然寨——上寨、中寨、下寨,原来本是三个村,后来合并成一个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500多户人家,2000多人。村里全是清一色的苗族,以邰、潘、廖等几个姓氏为主。这是从历朝历代穿越而来、经受过几多跌宕兴衰的古老村落。相传,当年蚩尤部落战败后迁徙路过此地,见山势峻险、水深浪涌、易守难攻,于是留下一部分人驻扎在此。历经多年生息和演化,逐步创造出一部具有自己特色的农耕文明。至今,这里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人文气息,有“芦笙节”“吃新节”“龙舟节”“姑妈回娘家”等古老的节日和习俗;有苗族儿女反抗满清欺压的战斗英雄和历史故事;有千百年生活演变沉淀下来的苗族服饰、银饰和头饰,等等。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或五月下旬,村里都会组织龙舟比赛活动,这也是全村最盛大的、最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苗族的龙舟文化由最初的“大王游苗乡”活动演变而来。整个活动分准备和活动两个阶段。准备阶段要备龙舟,一般由直径二尺,长十丈及两根直径一尺五、长五丈的杉木中空合并而成;雕龙头,用时插于船;推选鼓头,由寨中德高望重者任之;物色锣手,由男扮女装的十来岁男孩充当;水手由十多个健壮男子组成、舵手由具多年水上经验者为之。活动阶段又分为下水、竞赛、分龙、上岸、斗牛、对歌等程序。龙舟下水要举行祈祷仪式。水手将龙船推下水后,全体立于船上,分成两行右肩扛桡片面朝东整齐地站立;鬼师将红公鸡的颈割破,把它甩在岸边。若鸡挣扎时蹦跳不落河,则神告无恙,否则风波难卜要加倍小心。然后鬼师边诵“祈祷词”,祈求龙神驱邪除怪、赐福保平安,边用巴茅束蘸水朝水手身上撤,行完祈祷仪式,龙船向聚会地点出发。

凡龙船聚集地点,客地龙船来,主地的人都要前去,龙舟竟赛定地举行。客舟来集主地要尽地主之谊,迎接、献礼、敬酒。小礼物是鸭或鹅,大礼是羊或猪。在欢乐的炮声中挂鸭或鹅于龙头,栓羊或猪于龙尾小船上。接着敬酒,船上的勇士每人一碗。接酒时,客人齐呼:“天长地久,繁荣兴旺。”竟赛龙舟文化活动的高潮是龙舟竞赛。河中的龙船你追我赶,夹岸观众鼓掌呐喊助威。分龙是龙舟文化活动的尾声。分龙聚会有规约,凡属一定的河面段的龙船非来不可,不来者遭罚,轻者罚三四十斤桐油,重者开除出龙舟会组织。分龙目的是加强团结、并相约明年再会。分龙后,各寨龙船返航,拉船上岸于龙船屋中。尔后龙船的鼓头要用礼物——鸭或鹅,羊或猪设宴款待水手。获胜鼓头往往邀宴全寨各户户主,预祝一年风调雨顺,吉祥无恙,明年竞赛获胜。

龙船节期间,除了龙舟竞渡外,还伴以斗牛、斗鸟、对歌等化活动。节日期间民族贸易也相当繁荣,丝线棚、杂货棚、酒饭棚比比皆是。青年人打扮得格外漂亮,他们在人群中穿来行去,十分活跃。待到日落西山,歌声飘飞,伴着晚风送入人们的心田。龙舟文化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既传承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同时,龙舟活动还是一项全民性的体育活动。它培养和造就了民族的文化、体育人才。龙是水主,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收成,因此,人们在生产季节中举行龙舟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祭龙”仪式,目的是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这在龙舟的龙角上有十分直观的反映——龙角上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民间有此说法:“花船赚得了时年”,意思是说,龙舟竞渡赢了,年成就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水村依山傍水,两样都占全了。村里的老人讲,以前清水河是这一带的“黄金水道”,商贾云集,非常繁华。那时,大部分村民就靠这条河养活,有的打渔,有的从事水运,还有的从山上伐木,直接丢进河里,顺水而下至湖西省,捞上岸就卖了,钱来得容易,村民的生活很富足。但近代以来,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步衰落,清水村也渐渐陷入了沉寂。由于村庄在一个狭长的河道边,两边山势陡峭,能够耕种的面积小,加上少数民族的生育习惯,人口逐年膨胀,人均耕地面积少之又少,已经很难养活全部人口。交通的边缘化,导致了村庄发展明显落后,村民们只能过起了穷日子。经济上的贫困又影响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事业的发展,清水村逐步被贴上贫穷的“标签”,最终成为周边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