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句话是什么?”
“第八句话是:和世界,穆宇宙。”
“第九句话是什么?”
“第九句话是:安北斗,宁紫微。”
“第十句话是什么?”
“第十句话是:连长征,通神舟。”
“第十一句话是什么?”
“第十一句话是:弘射日,张奔月。”
“第十二句话是什么?”
“第十二句话是:盖天宫,益天问。”
“第十三句话是什么?”
“第十三句话是:法自然,治大同。”
“这就是宇宙密码吗?”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为什么?”
“因为列子没有把宇宙密码告诉我!”
“好啊!”
寇不虚说到这里,禁不住勃然大怒。只见他指着叶含花咬牙切齿地说:
“你竟然敢用胡言乱语来戏弄我!那你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说罢,他就试图前去抓捕叶含花。不料,他刚刚靠近叶含花的身体,就被一个人推到一边去了。这个人就是闻讯而来的风怀云。他见此情景,就大惊失色地和风怀云说起话来。
“你是谁?”
“我是列子!”
“你真的是列子吗?”
“当然是真的了!”
“我不相信你的话!”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你可以用你的疑问来拷问一下我!”
“我听说列子无所不知!”
“是的!”
“你知道我是谁吗?”
“知道!”
“我是谁?”
“你是寇不虚!”
“你说错了!”
“我为什么说错了?”
“因为我是寇见虚!”
“我没有说错!”
“你为什么没有说错?”
“因为你不是寇见虚!”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寇见虚?”
“我不仅知道你不是寇见虚,而且还知道你把寇见虚弄到哪里去了!”
“我把寇见虚弄到哪里去了?”
“你把寇见虚和十二个失踪学生一起锁定在暗能量发生器里了!”
“暗能量发生器在哪里?”
“暗能量发生器就在你的身体里!”
“暗能量发生器为什么会在我的身体里呢?”
“因为你是用暗能量发生器作为核心部件制造出来的一个人机!”
“看样子,你还真有点像列子了!”
“你拷问完了吗?”
“没有!”
“你还想拷问什么?”
“我听说列子能文能武!”
“是的!”
“我还想拷问一下你的文采和武功!”
“你想怎么拷问我的文采?”
“我想让你回答一个科学问题!”
“这个科学问题是什么?”
“这个科学问题是: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你的这个科学问题问得好!我认为,要想正确地回答这个科学问题,就必须正确地解释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要想正确地解释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必须具有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动物学、考古学等五个方面的科学知识。”
“天文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什么?”
“天文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是宇宙的物质存在条件。宇宙就是所有物质的时间来源和空间来源。作为所有物质的时间来源和空间来源,宇宙可能起源于发生在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就是宇宙温度从高到低、宇宙体积从小到大、宇宙天体从密到稀的科学假设。这个科学假设具有三个科学依据。第一个科学依据是星系光谱红移。星系光谱红移是多普勒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多普勒效应就是运动光源的光谱会在观测者面前发生变化的光学效应。当运动光源和观测者的距离不断缩短的时候,运动光源的光谱就会在观测者面前产生蓝移。蓝移就是波长变短频率变高的光学现象。当运动光源和观测者的距离不断扩大的时候,运动光源的光谱就会在观测者面前产生红移。红移就是波长变长频率变低的光学现象。星系光谱红移不仅说明所有星系都在彼此远去,而且说明所有星系曾经聚集在一起。第二个科学依据是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是黑体辐射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黑体辐射定律就是黑体辐射在任意温度下的波长和频率的比例关系。宇宙现有的各向同性温度约2.7K。在这个温度下形成的黑体辐射称为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不仅说明宇宙曾经有一个热力学历史,而且说明这个热力学历史目前尚未结束。第三个科学依据是轻元素合成。轻元素合成是氢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自发合成为氦元素的化学现象。宇宙的氦元素丰度约为百分之二十四。这一丰度在所有宇宙天体中都是一样的。轻元素合成不仅说明宇宙天体的轻元素是均匀分布的,而且说明宇宙天体的重元素都来源于轻元素。宇宙天体就是存在于宇宙中的、遵循万有引力运动规律的物质载体。宇宙天体包括星球、星系、星团和星云。星球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可以产生自转的球形宇宙天体。星球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和彗星。恒星是质量最大引力最大的发光星球。行星是围绕某个恒星运行的不发光星球。卫星是围绕某个行星运行的不发光星球。彗星是可以从球形变为扫帚形的不发光星球。星系是由各种星球组成的、可以产生自转的非球形宇宙天体。星团是由各种星系组成的、可以产生自转的非球形宇宙天体。星云是弥漫在不同星系之间的、呈现不均匀分布的星际物质。”
“地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什么?”
“地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是地球的物质存在条件。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从运行轨道的排列顺序来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颗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类木行星。类地行星就是构成物质与地球相同的固体行星。类木行星就是构成物质与木星相同的气体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共计拥有六十七颗卫星。其中,地球拥有一颗卫星、火星拥有两颗卫星,木星拥有十六颗卫星,土星拥有二十三颗卫星、天王星拥有十七颗卫星、海王星拥有八颗卫星。太阳系是通过太阳引力形成的一个星系。这个星系不仅包括八大行星和六十七颗卫星,而且包括一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和一个位于海王星之外的彗星带。前者拥有五十多万颗小行星。后者拥有无数彗星和星际物质。太阳是一颗隶属于银河系的恒星,太阳系也是一个隶属于银河系的星系。银河系是一个拥有一千亿至四千亿颗恒星的螺旋星系。这个螺旋星系具有一个椭圆形的盘面结构,这个盘面结构又具有四条相互对称的旋臂。太阳系就位于其中的一条旋臂的边缘。银河系之外的所有星系称为河外星系。河外星系不仅包括螺旋星系,而且包括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地球是和太阳系一起诞生的,至今已有四十五亿年之久。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不仅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而且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前者使地球形成了大气层,后者使地球形成了液化水。在大气层和液态水的共同作用下,地球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生物产生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什么?”
“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是生物的物质存在条件。生物就是通过生物大分子形成的生命物质。生物大分子就是包含在生物组织之中的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等有机化学分子。生物组织就是由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组织。生物细胞就是由遗传基因构成的最小生物组织。遗传基因就是遗传生命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生命功能就是维持自行生命活动的代谢功能。生物起源于地球的第一个地质年代。这个地质年代名叫太古宙,距今约为三十八亿年至二十五亿年。生物起源不仅取决于一个有利于生物产生和发展的地理条件,而且也在通过各种生物的大量繁衍不断改善这个地理条件。首先,微生物的大量繁衍降低了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地球大气层的氧气含量,改善了地球大气层的气体结构。其次,植物和动物的大量繁衍不仅在地球上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而且在地球上形成含有腐殖质的肥沃土壤,改善了地球的地质结构。生物包括无细胞生物和有细胞生物。无细胞生物就是只有遗传基因没有生物细胞的生物。有细胞生物就是既有遗传基因又有生物细胞的生物。有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细胞生物和真核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就是具有原核细胞的有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就是具有真核细胞的有细胞生物。原核细胞就是只有细胞核没有细胞膜的生物细胞。真核细胞就是既有细胞核又有细胞膜的生物细胞。原核细胞生物只包含单细胞生物不包含多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既包含单细胞生物又包含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就是具有一个多功能细胞的有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就是具有许多单功能细胞的有细胞生物。多功能细胞就是可以独自承担全部生命功能的生物细胞。单功能细胞就是不能独自承担全部生命功能的生物细胞。由于无细胞生物可以寄生在有细胞生物的生物组织之中,单细胞生物可以寄生在多细胞生物的生物组织之中,所以无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又称寄生生物。由于寄生生物体形微小,所以寄生生物又称微生物。病毒就是一种无细胞生物。细菌就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植物和动物就是两种多细胞生物。植物是依靠汲取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多细胞动物。动物是依靠摄取功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多细胞动物。汲取功能就是通过汲取非生命物质的营养成分形成的代谢功能。摄取功能就是通过摄取生命物质的营养成分形成的代谢功能。营养成分就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有机化学成分。植物包括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就是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汲取营养成分的植物。非绿色植物就是可以利用腐蚀作用汲取营养成分的植物。动物包括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就是可以利用各种植物摄取营养成分的动物。食肉动物就是可以利用其他动物摄取营养成分的动物。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所有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就是不需要通过其他生物获得营养成分的生物。异养生物就是需要通过其他生物获得营养成分的生物。植物属于自养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属于异养生物。我们不难发现: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生物关系就是一种食物关系。食物关系就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提供食物的生物关系。食物就是具有营养成分的有用物质。这种食物关系在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食物链。食物链就是通过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废弃物质分解者形成的一个生物链。食物生产者就是自养生物,食物消费者就是异养生物,废弃物质分解者既有食物生产者又有食物消费者。生物链就是一个各种生物物种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联系纽带就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就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物种在数量上保持适当比例关系的平衡状态。生态平衡包括自然平衡和社会平衡。自然平衡就是以自然选择作为产生基础的生态平衡。社会平衡就是以社会选择作为产生基础的生态平衡。自然选择就是以生存竞争作为实现条件的物种选择。社会选择就是以人工培育作为实现条件的物种选择。”
“动物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什么?”
“动物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是动物的物质存在条件。人类是一种来源于人科动物的动物物种。这种动物物种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灵长目包括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类人猿亚目包括阔鼻猴次目和狭鼻猴次目。狭鼻猴次目包括猕猴超科和人猿超科。人猿超科包括长臂猿科、猩猩科和人科。人科包括大猩猩亚科和人亚科。人亚科包括人类和人类祖先。人类祖先就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先后出现又先后灭绝的南方古猿及能人、匠人、直立人、古智人等人类种属。为了与其他人科动物相区别,人类和人类祖先又称人族动物。在各种灵长目动物中,人类与黑猩猩的血缘关系最为亲近。氨基酸测试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蛋白质结构差异为百分之零点二七,人类与大猩猩的蛋白质结构差异为百分之零点六五,人类与长臂猿的蛋白质结构差异为百分之二点三八,人类与猕猴的蛋白质结构差异为百分之三点八九。基因组测试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都是由大约三十亿个碱基对构成,其中只有大约四千万个碱基对存在差异,两者的结构差异仅为百分之一点三三。由此可见,人类与其他动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人类来自于人类进化。人类进化就是人类祖先进化为人类的动物进化。人类祖先就是尚未进化为人类的人族动物。动物进化就是原生生物进化为动物的生物进化。原生生物就是原核细胞进化为真核细胞的单细胞生物。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形状通过遗传过程发生适应性变异的自然现象。适应性变异就是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变异。两者的区别在于:人类不仅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由于人类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所以人类能够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由于人类能够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人类就具有了强大的生存竞争能力。由于人类具有了强大的生存竞争能力,所以人类才能从动物界的生存竞争中脱颖而出。”
“考古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什么?”
“考古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是食物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考古学认为,人类进化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一千四百万年至一千一百万年前,地球气候开始由暖变寒,进入了一个长达一千多万年的大冰河期。其中至少包括九个冰河期和七个间冰期,最后一个冰河期直到一万五千年前才开始消退。随着这个大冰河期的到来,生长在东非地区的茂密森林逐渐变成了稀树草原。为了与这一地区的植被变化相适应,许多在树上寻觅食物的灵长目动物纷纷来到树下寻觅食物。这种将寻觅食物的活动范围从树上扩展到树下的活动行为,对这些灵长目动物产生了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影响。第一个重要影响是,使这些灵长目动物进化出了人类特有的直立行走的活动技能。第二个重要影响是,使这些灵长目动物进化出了人类特有的手脚分工的活动技能。第三个重要影响是,使这些灵长目动物进化出了人类特有的制造工具的活动技能。这三个重要影响使这些灵长目动物逐渐进化成了人类祖先。”
“这些灵长目动物逐渐进化成了哪些人类祖先?”
“第一个出现的人类祖先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不仅能够直立行走,而且制造劳动工具的劳动技能也比黑猩猩更加娴熟。因为,黑猩猩的脑容量只有三百立方厘米,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则达到了四百至五百立方厘米。第二个出现的人类祖先是能人。能人生活在二百五十万年至二百万年前,是一个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种属。能人的身体结构具有某些人类特征,脑容量也增加到六百至七百立方厘米。因此,能人不仅掌握了制造石器工具的劳动技能,而且形成了随身携带和定点存放劳动工具的劳动习惯。第三个出现的人类祖先是匠人。匠人生活在二百万年至六十万年前,是一个从能人进化而来的人类种属。匠人的身体结构具有更多人类特征,脑容量也增加到七百至八百立方厘米。虽然匠人在石器制造技术方面没有太大改进,但是匠人首次掌握了用火技术。由于用火技术使匠人获得了御寒手段,所以匠人便逐渐从气温变化较小的非洲大陆扩散到了气温变化较大的欧亚大陆。第四个出现的人类祖先是直立人。直立人生活在一百八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是一个从匠人进化而来的人类种属。直立人的身体结构已经接近现代人标准,脑容量也增加到七百七十五至一千三百立方厘米。因此,直立人不仅具有较高的石器制造技术,而且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五个出现的人类祖先是古智人。古智人生活在六十万年至三万年前,是一个从直立人进化而来的人类种属。古智人的一个重要代表,就是曾经生活在欧洲地区的尼安德特人。从尼安德特人来看,古智人不仅身体结构已经与现代人大同小异,而且脑容量也达到甚至超过了现代人的脑容量。例如,现代人的脑容量为一千四百至一千六百立方厘米,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为一千二百至一千七百五十立方厘米。因此,古智人不仅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形成了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古智人是最后出现的一个人类祖先。但是,这个人类祖先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没有走到人类进化过程的终点,而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灭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十八万年至十五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地区的一批古智人进化成为智人了。由于智人的身体结构和脑容量都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智人又称现代人。现代人就是由智人的子孙后代构成的人类。智人不仅继承了古智人的所有进化成果,而且拥有更加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更加先进的工具制造技术。因此,智人的狩猎能力远远超过了古智人。他们不仅能够成功地猎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而且能够成功地猎杀各种大型哺乳动物,甚至连那些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也能够手到擒来。这样一来,智人就变成了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顶级掠食者,肉食就变成了智人的主要食物来源,狩猎活动就变成了智人的主要摄食活动。而成群结队地猎杀各种大型哺乳动物,通过一次狩猎活动获得大量肉食,则是智人的拿手好戏。由于智人的狩猎能力远远超过古智人,所以智人的人口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古智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智人的肉食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为了寻找更多的肉食来源,智人便追踪着各种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到处迁徙。随着迁徙范围的不断扩大,智人便逐渐从发源地向外扩散。公元前十万年,智人从东非地区扩散到中东地区。公元前六万三千年,智人从中东地区扩散到东南亚地区。公元前四万五千年,智人从中东地区扩散到欧洲地区。公元前四万三千年,智人从东南亚地区扩散到东北亚地区。公元前四万年,智人从东南亚地区扩散到澳大利亚。公元前三万三千年,智人从欧洲地区扩散到中亚地区。公元前三万年,智人从东南亚地区扩散到所罗门群岛。公元前二万七千年,智人从东北亚地区扩散到西伯利亚。公元前一万三千年,智人从西伯利亚扩散到北美地区和南美地区。随着智人的不断扩散,智人与早已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古智人发生了激烈的生存竞争。生存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智人的继续生存和古智人的逐渐灭绝。由此可见,如果将气候变化的压力视为人类进化的最初动力,那么生存竞争的压力则是人类进化的持续动力。在最初动力的影响作用消失之后,这种持续动力就变成了人类进化的唯一动力。不仅智人与古智人发生过生存竞争,而且古智人与直立人也发生过生存竞争。不仅古智人与直立人发生过生存竞争,而且直立人与匠人也发生过生存竞争。不仅直立人与匠人发生过生存竞争,而且匠人与能人也发生过生存竞争。不仅匠人与能人发生过生存竞争,而且能人与南方古猿也发生过生存竞争。不仅各种不同的人类种属之间发生过生存竞争,而且每一个人类种属内部也发生过生存竞争。每一次生存竞争的最终结果,都是强者的继续生存和弱者的逐渐灭绝。而每一次生存竞争所采取的方法,除了相互驱逐,就是相互杀戮,或是相互捕食。人类不仅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自己的所有近亲,而且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许多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动物物种。”
“如果人类继续这样进化下去,最终灭绝的恐怕就是人类自己了!”
“事实正是如此。由于智人的狩猎能力超越了狩猎对象的繁殖能力,所以智人在赢得生存竞争的同时也打破了生态平衡。从公元前一万年开始,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智人普遍陷入了食物危机。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各种大型哺乳动物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而其他食物来源又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食物需要。食物危机的出现表明:虽然从身体结构和脑容量来看智人和现代人已经毫无区别,但是从食物生产方式来看智人与现代人仍然有所不同。智人的食物生产方式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食物生产方式。这种食物生产方式就是觅食生产方式。觅食生产方式就是将自然食物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食物生产方式。自然食物就是来源于自然生物的食物。自然生物就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物种。现代人的食物生产方式则是智人遗留下来的食物生产方式。这种食物生产方式就是育食生产方式。育食生产方式就是将社会食物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食物生产方式。社会食物就是来源于社会生物的食物。社会生物就是通过社会选择形成的生物物种。由此可见,智人距离现代人还有一步之遥。这个一步之遥就是食物生产方式的不同。只有跨过了这个一步之遥,智人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现代人。”
“智人是怎样跨过这个一步之遥的呢?”
“其实,早在食物危机到来之前,智人就已经找到了应对食物危机的有效手段。在长期的觅食劳动中,智人逐渐掌握了许多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并逐渐将许多自然生物培育成社会生物。这样一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牧业生产方式就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将社会植物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育食生产方式。社会植物就是社会生物的植物物种。例如庄稼、蔬菜和果树。牧业生产方式就是将社会动物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育食生产方式。社会动物就是社会生物的动物物种。例如家禽、家畜和鱼苗。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牧业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分工就是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了。社会分工就是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生产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城乡分工就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城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分工。随着城乡分工的出现,文字和礼仪就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了。文字就是人类发明的书写语言。礼仪就是人类发明的活动仪式。随着文字和礼仪的出现,人类文明就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了。人类文明就是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视为行为准则的人类行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智人不仅彻底解决了自己的食物危机,而且也使自己真正成为了现代人。由此可见,食物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不仅意味着将觅食生产方式转变为育食生产方式,而且意味着将生态平衡从自然平衡转变为社会平衡。将生态平衡从自然平衡转变为社会平衡,不仅意味着将智人从异养生物转变为自养生物,而且意味着智人已经超越了人类祖先的动物局限性。这一转变不仅使智人最终完成了人类进化的历史重任,而且也为人类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生存基础。即使人类已经发展到了太空时代,也会把育食生产方式带到远离地球的任何地方。”
(二零二四年九月十三日初稿)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