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男丁,最终都要为大秦服役,离家是迟早的事。

但是6岁的孩子就要离家远行,终究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儿。

母亲日夜赶工,给张诚做了两套新衣服,带了四双布鞋。又在行囊内装上两串铜钱。

新衣服是素色麻布所做,张诚只是个平民子弟,没有资格穿彩色的服饰。秦国是一个有规矩的地方,士农工商各色人等的服饰各有不同。张诚这样的平民被称为布衣、黔首、黎庶……就是社会上普通的再普通的沙粒。

六岁的孩子,还不兴留发髻。头发自然披散,就是所谓的垂髫。按照张诚的看法,这长发并不适合少年人活泼天性,从事科研或者工业工作,这一头长发也很不方便,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最好干脆剪短或者剃个秃瓢。但是这个时代没有这种风俗,秃瓢被称为髡,是刑徒的标志。

穿新衣服穿新鞋的张诚,果然面貌一新。想想自己小小年纪就要离开母亲,前往咸阳那个虎狼窝,心中也有忐忑和不舍,于是深深的抱了一下母亲,又在地上跪了,胡乱磕几个头。

感谢您,把我生在这个世界上,感谢您,养育我这么多年。张诚内心此刻有一种和亲人生离死别的忧伤。

老魁叔在村口,带着全村的男丁和妇人孩子们来送行。

老魁叔的看法和母亲的不舍完全不同。母亲担心独子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老魁叔却觉得这孩子能得机会见秦王,这是给全村长脸的大事儿。老魁叔嘴都咧到耳根子上了。

“蜜蜂的事儿,魁叔你上点心,差不多还有一个多月就又要分巢了。车辆厂的事儿就跟贺雷打好交道就行。砖窑按照我之前的说法,让贺雷建起来,砖只管尽量烧,有多少要多少,这都是永远都不够用的,你先别管怎么用。我回来自会处理。其它的我就没什么了,还有,烦劳各位叔叔婶婶照顾好我阿母!”张诚说着,跪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走啦!我要去咸阳了!”转过身去,张诚没有让众人看到自己的泪花,一路奔跑,向村外的车队冲过去。看着张诚的奔跑的背影,乡亲们有说张诚有出息的,有夸赞这娃儿守礼的,有夸赞张诚妈有福气的。妇人们安慰泪眼婆娑的张诚妈,说别担心,娃儿跟着扶苏公子去咸阳,那还有啥可担心的。娃儿是去长见识去了。

车队到县里和公子扶苏的车队汇合在一起。扶苏的车队显然更气派,还有两队侍卫随行。商行的许掌柜和公孙尼子都在这里送行。

公孙尼子将两卷木简放到张诚怀里,说:“这里有两份书信,你到咸阳可以把它给我的师兄们看,他们自会接待你。”

“先生您的师兄是谁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