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将来龙去脉听得清楚,胡大勇挥手示意,族人提着刘一刀自去关押。
会议散去,山民简单吃些酒水,胡大勇、沈立当等除留下看守士兵的族人外,分散各族年轻男女返回村寨,告知族人官兵入侵之事,务必做好提防。
几人在一名士兵带领下,来到进山口前。
数峰矗立,一溪蜿蜒,直入洞口。
洞口不大,仅一人一牛可过。
沈立当道:“这里叫做桃溪口,儿时放牛遇雨,常在此处躲避。
当时也甚感好奇,溪水到了洞中,流向何处?
便约着几人点了松把火柴,探寻洞底。
到里面洞口越来越小,匍匐着尚不能进,是以折回。
都道溪水,通向地底去了,没承想勾连着外面!”
胡大勇道:“知道此处勾连外面的人越少越好,烦请沈老哥选几个嘴严的族人,假装在此放牛砍柴。
一来谨防外人进来,二来防止族人走出。”
沈立当略一思索,道:“步丫筒、杨丫科两人甚是靠谱,可借山中召集族长议事、食物短缺之名。
请他二人带些可靠族人,在此狩猎采蔬、掘药摘果。”
众觉大善,又觉洞道狭长,易于封堵。
真有战事,于洞内设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以稍微放心。
又查看周围地势,商讨应变之策,以防不测。
回桃源寨时,已有包姓族长包康、赵姓族长赵瑞封赶到。
两人听族人说了事情经过,皆是神色凝重。
龙窖山方圆七百二十华里,三关九锁十二大姓并四十八小姓居住在不同山寨内。
闻得牛角号声响起,各族皆知非战不鸣,纷纷做好抵御外侮的准备。
并携族中精干,奔桃源峒桃源寨而来。
吴有无事,随胡彪、胡猴儿并李实,在寨中帮族人杀猪宰羊。
“吴兄弟,今日你可有口福了,能吃到寨中的杀猪宴。”胡彪笑道。
吴有心道,杀猪宴莫非杀猪菜?
杀猪菜在现代倒很常见,若不是某些砖家说,动物内脏不能多吃,这个超标,那个致癌。
一天吃四顿都有,怎说得上有口福?
“嗷嗷”一阵猪叫,已有村民勾了一头小猪出来。
吴有是山下娃儿,过年见村里人杀猪,都是白条。
但此猪却又不同,其头颅与尾部均覆盖着乌黑猪毛,身躯则洁白如雪,与电视中小熊猫有着几分神似。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漆黑额头上,有鸡蛋大小一撮白毛。
“这猪也太小了些。”
记忆中的乡村年猪,与此相比,体积至少是它三倍有余。
“也不算太小,五六十斤是有的,若是养到年底,解了也有百来斤!”
“现在不过农历六月,这猪再养半年,只长五六十斤?”
吴有因家在农村,偶尔涉猎三农资讯。
记得很多砖家说,农村养猪很有前途,三个月就能长到200斤出栏。
有时候还萌发了,大学毕业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老家养猪的想法。
按两头乌这般长法,别说赚钱,只怕会倾家荡产,亏得连裤衩子都不剩。
胡彪闻言,笑容中透出一丝无奈:“半年长五六十斤,这还是养得好。
若遇见收成不好的年头,我们自己都吃不饱,哪里有给猪吃的。”
吴有一想也是。
忽忆起母亲曾抱怨乡下土猪肉越发难求,他提议加价购买。
母亲却摇头,言及非是钱的问题,而是无人养猪。
他心中不解,电视台的砖家不是常说养猪能致富?
母亲说,砖家的话都是放屁,半个字都听不得。
要是养猪能致富,他还当砖家干嘛,早跟着发财去了。
当时直把自己说笑了。
母亲继续说,老家的土猪长得慢。
价格低了亏本,高了又没人买账。
一年辛苦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索性都不养了。
要不是你读书辛苦,我们也懒得去乡下到处问。
买十斤肉不过二三百块钱,耽误半天工夫不说。
搭车、转车费加起来也有好几十,够在超市买三四斤了。
如今细想母亲所言,不无道理。
乡下土猪长得慢,一来是品质,二来没有科技与狠活。
至于这山中的猪,这年代没有饲料激素,说不定只能长这么重。
“山里的猪,有名字没?”
“我们见他头和屁股都是黑的,叫它‘两头乌’。”
吴有不禁哑然失笑,这名字倒叫得贴切。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我们山里的宝。
母猪下崽的时候,全家人都围着转,生怕压着了奶猪,我和阿妹还在猪圈睡过呢。”
吴有既觉好笑,又觉好奇,哪有人睡在猪圈里的道理。
他哪里知道,在山区,一窝猪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
胡彪继续道:“要是遇到农忙时节,起早贪黑,也要打猪草。
天冷了没得吃,宁愿自己少吃点,也要给它留着。
至于扒猪屎,担猪粪这些活计,没一样轻松。
记得小时挑着半担粪水去菜地,走到田埂上脚下打滑。
溅得身上到处都是,好似掉在了猪圈一般,洗了三天还有一股猪大肠味。
阿妹就问,阿哥,你在哪里偷吃的,大老远都能闻着味呢!”
几人哈哈一笑。
吴有心道:“以前看电视里说,什么‘猪师兄’住楼房、吹空调、听音乐、投料清理科技自动化。
只以为简单轻松,哪里知道山民养猪,这般辛苦。
可见伟人说得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