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诸事做完。天开用积年的泥金用开水化了,和了点牛皮胶重漆了门楹上的“耕读传家”四个字,擦净了两边的桃符和底下的门槛,又重新油了一遍。
大门左边的“天官赐福”神位和“门神土地之位”的李姓公公牌位也擦干净后燃着香烛,烧了香纸,放了几块麦芽糖作供品。
禹寿把桌子搬到坪子上,切了几条红纸儿,应约给邻居写对联。他先把纸条折成要写字数的方块,倩倩和柏崽在旁边帮忙,一个磨墨,一个压纸。
禹寿想了一会儿,才提笔写下一行。倩倩一看是“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舟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另一幅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又写了两幅才作罢,便到了吃饭时间。
张氏则在尧寿的帮助下把大锅里的麦芽和糯米发好的糖汁过滤挤好了汁,用另一个锅慢慢熬着,不时用木棍搅几下。
吃饭时,见到陶碗里盛着青蒜红烧的鲳鱼。禹寿夹了一块嘀咕:“鲳鱼要蒸着才好吃。”
“怎么蒸?”本次做饭的大师傅何氏夹了块鱼到碗里问。她和张氏都不知道怎么个蒸法。
“跟普通蒸肉蒸菜一样的。”禹寿说。其他人除了尧寿都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因为对于这个推倒油瓶都不扶的主,其厨艺就是半桶水的水平,其实还没有半桶的说,也就是一两瓢水。
天开看不下去,慢慢开口:“先把鱼斩成块,用盐和酒腌一下,加上姜片,葱段,也可以加点炒碎了的豆豉,水开后放进去,蒸一炷香的时间。再久了鱼肉就老了。”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说,“以前我在在城乡那里的一户黄姓人家打柜子,那家的女眷菜做得好,就是不拿大,那鱼就是这样蒸的。味最好的是鳜鱼,就是桂花鱼。夜宵有用芥籽末和酸菜煮得入味的喝螺,那做得好,可以喝下两碗酒。”
“那个喝螺哪们做的呢?跟我们做的那样,加紫苏煮汤?”倩倩的馋虫被勾起。
“总要先把盖盖炒掉吧。”张氏想了下说。
“我特地问了下做法,先把铁螺蛳养在清水里吐完砂,夹去尾巴,锅里不放油直接把盖子炒掉,再炒一会子,把水汽炒干,再放酒、盐、酱、豆豉、姜、花椒、茱萸、芥末或者山葵、香叶、山门椒,放水煮,味要重一点,总要煮得久一点,吃的时候夹起来用嘴一吸,肉就进到嘴里,味道是真的鲜。”天开回味道。
“正好还剩下点螺蛳,下午我们也做下试一下咯。”倩倩跃跃欲试。
“那你来做吧。”何氏推脱。
灶上的糖汁熬得起泡泡,待好了后,被分成四份。
一份加炒香的芝麻,一份加炒香的紫苏籽和青厢子,一份加爆米花,一份拉成条条糖。加了紫苏籽的是用来自吃和待客的,另外几种是用来售卖或祭祖的。
下午倩倩跟着何氏到田里,一个砍剥田白菜和甜菜的叶子,一个掐菜薹。
又到桑田里把早剩下不多的桑叶捡了回来喂牛,桑树间的间隙里也种了菜,只是长得还不大,像莴笋还只能剥叶子吃。
人要过节,猪牛也要过节咯。回来后提了半桶水撒了几勺盐进去跟桑叶、冷粥饭、谷糠一起喂了牛。又在牛栏外面铡了会干稻草,堆在烂箩里,倚门放着,才回家跟着张氏剪纸花。
剪了鲤鱼跳龙门、灯笼双喜、拜年小子、荷叶连年有鱼,全贴在扫干净灰尘的木壁上。
然后就开始用老虎钳子给螺蛳夹尾巴,夹完后根据天开提供的配料名称找了些,没有香叶,就用干紫苏叶代替,还剪了几截之前攒的干零陵香和藿香。
先把铁锅烧热,将螺蛳倒入后不断地翻炒,把螺蛳盖都选出来,放姜片,将水炒干,然后放酒、盐、酱、豆豉,各种调料,放水进去大火煮,然后换成小根的树枝转小火慢炖。
炖着炖着香味就出来了,到后面再把汤收一下,起锅盛出,酱色浓郁,殷香扑鼻。
家里人这时也回来了,全围过来。天开用碗盛了点放在灶王、神龛的神位和祖宗牌位前,大家才开始尝。
每人吃一个就夸一次,吃得很是开心。夸得倩倩脸都红了。张氏特地给天开盛了一小碗金樱子酒,算是小牙笙。
将剩下的冷饭加点米煮了,又炒点莴笋叶子,酸菜煮些小鱼干,加上螺蛳就是三个菜,放鞭炮后一家人吃了饭。入年后这几天吃得都是干饭,米吃得很快。
饭后,禹寿和何氏挑了谷子去砻米,张氏叫何氏量了一斗高粱米带着倩倩推磨磨粉。等张氏和倩倩一更左右回来时,父母的米还没有砻完。
柏崽趴在桌子上找调料里的螺蛳吃,天开用苘麻编着蓑衣,那大小一看就是给两个小的编的。
“公公,是帮哪个编的呢?”倩倩一边从弟弟手中将碗抢来收走,一边问。
“给你做的,以后出去了就带上,碰到下雨也不容易淋湿。”天开说着,将一缕麻丝塞到一排里,旁边放着几把干了的箬叶。
苘麻编的蓑衣比棕丝的要轻,一般是小孩子或女子用,外面再缝上几层呈鳞片状排列的箬叶,里面缝上油布,防雨性就更佳。
张氏把高粱粉收好,就坐着打麻绳,一边跟天开抱怨:“老二又跑到哪里去了?”
“还不是到外面旋去了。”天开头也不抬地给一条线打结。
倩倩收了碗,用淘米水先泡着,把桌子抹了后,就拉着柏崽要他练字。柏崽不乐意:“过年了还要练字,夫子都没有这样严的。”
“你不练,以后写的字跟蚯蚓样歪歪扭扭的,看街上的学生不笑话你。”倩倩吓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