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夫子一语不发,踱步走回讲台,抽出戒尺,一边敲着手心,缓缓吐道: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柳泉略微沉思。

“孔子所述回回之行,其为人也,以中庸之道,无过不及...夫以中庸为人,治身齐家...”

柳泉刚刚答完,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夫子再次开口: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这次柳泉连一丝停顿都没有,夫子语毕,柳泉接着开口:

“言君子之言,其大则能充塞天下之道理,其小则深藏于日常之言行......”

四书义的回答一般多为几百字,柳泉话语刚落,老夫子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再次开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柳泉依旧没有丝毫停顿,

“言不偏不倚者为中,不易不变者为庸.....”

......

一老一少,两人一问一答,一连十几道题,丝毫没有停顿。

柳泉的回答行云流水,言辞如潮涌般流畅自如。

满座的学生你望我我望你,目瞪口呆。

几名优秀的廪生看着一个月没有上课的柳泉,脸上更是五味杂陈。

“嗯。”

老夫子捋着胡须,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看向柳泉的眼神不仅舒缓了不少,竟然还带着某种莫名的期待,

“孺子可教也!”

“皆以先生之教化善也。”

柳泉躬身作揖,态度十分谦卑。

......

下课后,张秀才兴奋的追上柳泉。

“柳泉,你可太厉害了,你是老夫子十几年教书生涯里,唯一一个被允许可以随意出入课堂的学生,同窗们都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还有,你的经义水平简直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柳泉虽然比他早好多年考上秀才,但是张及第自认这么多年厚积薄发,经义水平不比大多数人差。

但是柳泉刚刚的表现,却让张秀才有些绝望,也不知道自己多少年才能达到柳泉的水平。

柳泉微微一笑,张秀才对柳泉不错,既然自己有几分实力了,也要帮这位同窗一把。

“笔耕不辍,恰有所得,不敢对张兄有隐私,柳泉改日整理一份笔记,赠与张兄。”

张秀才愣了一下,随即拱手行礼,

“柳泉,此礼太过贵重。”

张秀才没想到柳泉竟然主动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自己。

虽然他也有想和柳泉求教一些窍门的心思,但多少有些说不出口。

读书人的通病,脸皮薄。

柳泉下午没去上课,夫子不仅同意了柳泉可随性上课,甚至还专门给柳泉腾出一间空室给柳泉自修。

这让柳泉都有些吃惊,没想到夫子对他竟如此宽容。

柳泉没有看书,而是给张秀才写起了笔记。

或许是体质增强,对力道掌握精细的缘故,没想到柳泉的毛笔字竟然写的还不错。

不过,照着柳泉自己的标准还差不少。

柳泉的记忆里,科举的历史长河里,最受好评的是台阁体。

秀润华美,正雅圆融。

尤受当年成祖喜爱。

这个必须要练一练。

卷面分可是值不少的。

柳泉的记忆里,科举考试到了清朝,甚至不看内容,直接以书法好坏评定分数。

要找个机会去买一幅台阁体字帖学学。

......

一下午的时间,柳泉写了厚厚一本笔记。

其实中庸也就三千余字,全抄下来也用不了多少纸。

但是要想在乡试中出类拔萃,必须要先把书读厚。

然后才是读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