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隆的叮嘱之下,桓良信心满满地离开了。

如今一切准备就绪,杨震打通了下属州郡的通道,他要放手去做了。

“陛下,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您真的放心?”杨震问道,难以置信。

“伯起,你的老师桓郁是什么人,他的子嗣又能差到哪里?”刘隆一笑道:

“我与桓良促膝长谈,已然对他很是了解,这小子必将干出一番惊天伟业!”

闻言,杨震也是看着桓良离去的背影,满是欣慰。

“多谢陛下!”

“先生,对于如今民间的商业怎么看?”刘隆问了一句。

“陛下,如今我大汉的民间的商业活动频繁,朝廷对这些人也很是宽容,极大促进了民间的积极性。”

“但有一点是,如今地主豪族凌驾于商业活动之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刘隆眉头微皱,他明白这是一个极其畸形的现象。

西汉时期,朝廷对于商人的态度主要是抑制。

高祖刘邦就曾颁布法令禁止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子孙后代皆不允许为官吏。

到汉武帝时期,抑商政策达到了顶峰。

手段也变得更加狠辣。

对商人进行征收财产税,每两千钱需要缴纳一百二十钱,即6%的税率。

除此之外,还有商业税,则是高达20%。

由朝廷实行了盐铁酒专卖、均输平准法等措施,通过官办贩运贸易排除私商。

并由朝廷垄断物价,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等,导致许多富商大贾破产。

这一时期,朝廷的经济实力虽然大大增强,但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

因此,致使民间贸易不再繁荣,也为西汉末年埋下了祸根。

但,到了东汉时期,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朝廷对于商人的态度则是放任自由,极为宽松,这种转变更深层次是官僚经商成风,地主豪族的崛起。

商人将利润转化为土地,地主又兼营商业,于是,商人、地主合而为一。

因此,到西汉末年出现像樊宏、刘秀那样的豪强地主。

在一定意义上也来讲,豪强地主的出现正是“抑商”政策结束的必然结果。

这一时期的洛阳‘商贾胡貂、天下四会’,就可见其商业的繁盛。

而整个东汉,除了章帝时期盐铁收归,其余时间盐铁解禁,多富商大贾,地主官僚均以经营盐铁谋私利。

对于商业贸易,刘隆在态度上是开放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