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茶庄推出冰制品新生意,火爆到全温州府都知道了。

可是,却只卖了三天,就将技术卖给了多家酒楼、饭庄。

其实,他若是再搞出冰棒、雪糕,毋庸置疑,肯定再次爆火。

不过,王逍心里更想开家茶馆,如果赚钱了,再搞一座茶楼。

王逍来到永嘉场的第四天,早上的街头巷道是非常热闹的,不只是各大店铺开门做生意,周边乡民会赶来买东西,各种小贩云集,叫卖、杂耍、看相、算命、吹糖人、卖糕点、水产海鲜……

项老二带着王逍走在永嘉场坊市上,一边给他介绍永嘉场,以及温州茶叶、茶市等有关情况。

“咱们永嘉场,位在永嘉县北二都永兴堡,所辖场地东至东海,西至茅竹岭,约三十里;南至旧巡检司界,北至宁村所马道江,共五十里。”

王逍点点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永嘉场因盐而兴啊。”

“是啊,永嘉场,但凡大族皆有参与私盐之利。”

“官府不是不允许贩卖私盐吗?”

二人边走边聊,王逍还一边观察街道两侧的各类商铺,以及街头商贩做生意的热闹场景。

“咱们大明管理盐业的机构叫盐课司,永嘉场的盐课司,就设在二都永兴堡,盐课司通过灶户中的团、灶来管理盐户和灶户。”

项老二呵呵一笑,“但是,天下盐商又有几个不与官府勾结的?”

“这倒也是!”王逍点点头,不说这古代,就是后世凡是暴利的行业,比如家里有矿的,哪个不是豪横且有背景之人。

不过,想到项家也是永嘉场的大家族,于是王逍笑问,“项二哥,你们项家也做盐生意吗?”

“咳”,项老二没想到王逍扯到项家身上,顿时有些尴尬,“项家人多,单靠田产可养不了那么多人,而且我项家又没有海外生意。”

“呵呵,项二哥别紧张。”王逍笑道,“我又不是锦衣卫探子。”

项老二听了却是一惊,不过想到王逍刚从海外回来的,不可能是锦衣卫。

尬笑了一下,项老二继续道:“其实,运销这一块,朝廷现在也放开了,采用召商认运,给予盐引(盐票),盐商只要按引纳课就行。”

这一点,王逍倒是知道,盐商贩盐需经请引(纳课给照)、验引(各商掣盐毕,赴批验所呈验盐引)、退引(各商努盐销毕,赴所呈引截角)等手续。

项老二笑道:“先生,你知道,咱们永嘉(华盖乡)有二王,李浦王和英桥王。”

王逍点点头,当初他因为准备去大罗山旅游,然后看到了“张阁老”的资料,当时还有些好笑无语。因为张璁出生时,他的大外甥【王澈】都3岁了。

张璁出生之年,其父张昇已经49岁,母亲谢氏也42岁,都是祖父母级别的人了。

张璁比异母长兄张璩小20岁,比同母兄张珫小6岁。

谢氏是典型的高龄生产,出现难产症状,“孚敬寤生,惊怖父母,将弃之”。

就是在后世,高龄生产也是很危险的事,更不要说医术落后、接生草率的古代了。

就在小张璁性命不保之际,他的长姐王门张氏,和刚过门不久的长嫂张门季氏拯救了他。

张大姐嫁给同乡【王钲】,育有三子,分别是王澈、王激、王沛,个个都是名人。

张大姐利用占卜卦象,说“养(张璁)则当大起吾族”,以此说服父母。

季氏长嫂也向舅姑表示,自愿承担抚养小叔子的责任,“固请育之”。

如此,张昇夫妻才“悦而收之”,留下幼子张璁的小命。

……

王逍刚想到王钲,项老二便说起了他。

“这两家可谓人才辈出,英桥王家,桥翁王钲,官封通政使,生有三子:王澈、王激、王沛,不是举人就是进士,除了王沛不愿做官,他的两位兄长皆是官身。”

项老二赞叹道,“但他仗义疏财,医德高明,同样闻名乡里。”

王钲作为永嘉场乡间士绅的代表人物,王逍想起一段关于他的记载(《岐海琐谈》上的记载):

溪桥王钲,少日贫贱,鬻盐糊口。曾同厮辈负盐渡茅竹岭,见有日者推命,同群厮叩之。日者打发其众,独约王以诘朝来取。如期而往,谓曰:“汝命超众,吾故另谈。若年迈四旬,不胜富贵,世之所称‘甜瓜命’者,以其愈老愈香也。”王酬以钱,日者却云:“吾验吾术,实非有所利耳。”果逾强年,二子连登甲科,以仲子贵,皓封通政,日之言验矣。晚岁乘舟入城,贩盐厮者群附其舟,至无容足,移坐于盐箩之上。每每如此,绝无所厌。人因称为“盐箩王”云。

“李浦王家,榜眼王瓒,官至礼部左侍郎,一生刚直不阿,清廉正直。其子王侹,以父荫历官南京工部营缮司郎中。次子王健,亦是多才。”

王逍心道,后世都得“拼爹”,有个好出身,起步就已经比别人高。

项老二话锋一转,“但王钲、王瓒少年时都贩卖过盐。”

王逍笑道:“项二哥,跟我讲讲温州茶市吧。”心想,我就问了一句你项家是否参与盐生意而已,你就跟我讲了一大堆,就算你家跟官府也有勾结,又不关我啥事。

-----------------

“好。”说起茶生意,项老二可是信口拈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