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彪所居住的村落叫戈德尔村,名字的来历已经没办法弄明白了,
不过这个村的水源一直都是依靠着一条离奥德彪的家大约5公里远的溪流,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属于热带,因此降雨还是比较可观的。
从上游流淌下来的丰沛水源,正好哺育了沿途的布隆迪百姓。
出于对今后厂址的位置考虑,奥德彪决定修一条人工的沟渠来分流一部分溪水到戈德尔村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虽然非洲人民也算吃的起苦,但在耐劳方面真心一般,因为需要跋涉数公里远取水,所以戈德尔村的村民,大多数都选择少用水或者不用水。
这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卫生和健康状况堪忧,村民身体状况不好的比例很高,青壮劳动力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这个村落就会完蛋。
当他跟自己的父母还有兄弟们提议后,大家都很支持,不过他们中除了奇米知道自己的哥哥已经是个大富翁,其他人却都不清楚,所以对费用问题十分担心。
要修水利,就肯定要涉及到工具,而在布隆迪的农村,一把锄头就能娶一个老婆,所以工具费用是非常昂贵的,还有就是人工费用。
在奥德彪父母的脑海中,修水利肯定要用比较原始的办法,就是用人力堆出来,可能工期长的很,这要多少钱?
“咱们就不能打一口井吗?”小妈阿吉的娘家在布琼布拉附近,那里离世界第二大深湖坦噶尼喀湖很近,由于它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所以打井还是比较常见的。
“小妈,在布琼布拉打井是可以的,但在我们这里就比较困难。”
奥德彪前世在部队的时候也参加过打井,对打井的事情略知一二,于是跟大家开始了科普,
“打井最好选择在平原地带,不然它就要打的很深,施工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不过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让我头疼的是井打的一旦深了,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工具和砖石来支撑井壁,这些都是我们极度缺乏的。”
布隆迪国内的专业设备稀缺的不得了,在布琼布拉,可能朝下挖个三米就出水了,但在这片山区,挖下去能不能见水可就说不准了。
而且这里的土质非常松软,哪里去弄砖石和混凝土呢?
“那怎么办?开渠也要工具吧?”父亲内希玛纳从来没有打过井,但在村里生活了这么久,自然也懂的比较多,听到奥德彪一说,马上就举一反三起来。
“开渠确实也要工具,所以我决定改变思路。”
“我打算分三步走,”
“第一步,带人去砍树,这样只要锯子和斧子,然后把树木的中间挖空,进行暴晒,这是沟渠的支撑物,用来代替钢筋混凝土。”
“第二步,确定一条最优的施工路线,让人去上游挖沟渠。这需要采购一批锄头,这样到了中期只要一边挖沟一边铺设处理过的树干,然后把边上用泥土填实,就能最大程度确保水源不会中途流失。”
“第三步,就是最关键的,沟渠的终点要放在咱们家后面那块空地上,我会在那里挖一个人工湖,里面放一些水草,还能养鱼,一举多得。”
奥德彪的三步走让家人们目瞪口呆,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么多,现在听奥德彪说出来,似乎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
“要开工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我建议你去跟桑乔村长商量一下,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如果有了他的支持,那肯定会事半功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