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天乐听着上头,自媒体时代,哪里有个苍蝇都引得大家一窝蜂似的飞过去,生怕蹭不上热点,耽误了流量。

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把一个新的概念进行解读。

毕竟能引起焦虑和争议的论调,才能更吸引眼球。

“与‘大数据’相对的叫‘样本数据’。”

“样本数据?”天乐似乎还没理解。

“在过去,做市场调查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概念,叫‘抽样调查’。

“为什么要‘抽样’?因为过去想要获得所有数据样本是很难的,甚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为此专门有各种‘取样’方式,随机‘取样’、分组‘取样’、交叉‘取样’等等,不同样本用不同的取样方式,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的不仅吃穿住行在互联网上产生了数据,学习、娱乐、关系都在互联网上有数据,这些数据,让分析不再需要‘样本’。因为所有的行为都在网上完成,那所有的数据就是所有样本。‘所有’的数据,就是‘大数据’。”

钟示鸣终于讲明白了大数据。

乐天:“所以……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的,大数据是所有人的资产……不对不对,大多数人只是在免费使用互联网产品,是互联网的受益者,怎么能算是数据的生产者呢?”

“数据的生产者这个概念很好,”钟示鸣说。

“大多数人,或者说所有人,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贡献了大数据,甚至在产品经理的设计下,有意无意地优化了大数据。

“虽然最终是靠架构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工程师等等一个团队制作出一个模型,但是模型的数据,是属于所有人的。”

天乐反对:“比如你花钱买了10斤大米,但是大米厂家不种大米,他们跟农民签订合同,出钱收购农民的大米。然后大米厂加工出售,赚的钱不可能再分给农民了啊。大米厂和农民之间的交易已经完成了啊。

“大数据的生产者就好比种大米的农民,大数据就是他们种的米,他们免费使用互联网产品,就是对数据贡献这一行为的报酬。app厂和用户之间的交易就已经完成了。如果每个app都收费,使用app的人对数据就拥有售卖的权利,也可以不出售自己的数据。”

钟示鸣有些失落,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人。

魏大桐却越听越有信心,因为只有他自己想明白,他才能无怨无悔去做,他觉得天乐是那个可以合作的伙伴。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想不明白也没什么损失,现在什么都没开始,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魏大桐考虑问题,总是严丝合缝。

“农民种大米和用户的数据……”钟示鸣下意识轻叹了口气,有些着急了,“能一样吗?!”几个字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魏大桐打断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