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秋高气爽。
朱棣站在鼓楼上,遥望着如血残阳,坚毅的脸上带着些许愁容。
“殿下,道衍和尚求见。”
“请他上来。”
些许时间,一三角眼老和尚走上鼓楼,站在朱棣身边,笑道:“殿下,残阳将落,新日未生,正是将暗之时。”
“老和尚打的什么机锋?”
朱棣叹一口气,“老爷子不松口,谁敢触其虎须?”
“殿下难道不想?”
“想有何用?这天下是老爷子的,他不张嘴,谁敢虎口夺食?”
朱棣摇了摇头,“我得到消息,近日来朝堂之上争论不断,文臣大多看好朱允炆,老爷子态度也有所动摇。”
“殿下痴迷了,即便按照礼法而言,殿下也不占优势,更何况皇帝陛下偏向太子一脉。”
道衍和尚无情的戳破朱棣心中的一份幻想,“殿下想要成事,就只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
“我心中并不急切,只是觉得不公。”
朱棣咬着牙,腮帮子鼓动,“凭什么?大哥在的时候,他当太子,我毫无意见!可现在大哥死了,凭什么是朱允炆那小子?”
道衍和尚不做正面回应,只是问道:“殿下可记得皇帝陛下定下的规矩?”
“知道。”
朱棣闷声闷气的回了一句,“老爷子说得好听,嫡长子继承制,现在都快给他玩成长房继承制,我实在不服气!”
道衍和尚所学驳杂,自然知晓其中道理,脑海中不免闪过这二者区别来。
“皇帝陛下出身贫寒,华夏正统又断绝近百年,礼法一道,出现缺漏,也在所难免。”
“殿下所说虽然不无道理,可皇帝陛下未必如此认为,终归大明的天是他,而并非殿下。”
“《春秋公羊传》中便已经详细说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懿文太子殿下为长,自该为太子,如今病故,朱允炆为嫡孙,立为太孙,也算适应礼法。”
朱棣冲着一脸蜜汁微笑的道衍翻了个白眼:“老和尚,你成心来气我不是?朱允炆便是嫡孙,那也与我同一般,都是次嫡,如果不是吕氏扶正,他不过就是个庶孙,哪里有资格?
我那大侄子要是活着,他做太孙,我也没意见,可他死了!”
“殿下既然知道,该生气的也并非是您,而是秦王。”
道衍和尚话语直白,“虞王殿下早夭,懿文太子一脉,便无嫡长孙,朱允炆即便子凭母贵,也不过是嫡孙,称不得嫡长二字。
若严格算起来,懿文太子为第一继承人,而虞王殿下则是第二,如秦王、晋王乃至是殿下您,都是第三顺位继承人。
如楚王则为第四,湘王等为第五。
至于朱允炆、朱允熥等嫡孙,实际算起来已经是第六顺位了。
所以,该气愤的应该是顺位第三继承人的秦王才是,该苦恼的也是秦王。
纵使皇帝陛下不立太孙,那个位置,也是远远轮不到殿下您的。”
朱棣被道衍和尚狠狠地扎心,一时间无话可说。
缓了片刻,才道:“我这是为二哥鸣不平,凭什么好东西都是大哥一家的,我们也是老爷子的亲生儿子,哪里比那个继室差了!”
道衍和尚摇了摇头,道:“或许,在朝堂上的大臣们觉得,朱允炆就是嫡长孙,而且影响了皇帝陛下的想法。”
“扯淡!”
朱棣冷哼一声,“朱允炆算什么东西,不过是扶正了而已,算起来他就是个庶长孙!真硬要算嫡次孙,也得是朱允熥才对!”
“可大臣们向来会歪曲事实,现在吕氏扶正,朱允炆能算嫡孙,再加上虞王殿下早夭,他算一个嫡长孙,也能说得过去。”
“胡扯!老和尚你明知故问是吧?”
朱棣显然是习惯了道衍和尚说话的方式,虽说心中气恼,但还是反驳道:
“嫡长孙就只有我那大侄子一个,他死了也还是嫡长孙!照他们这说法,我大侄子没了,朱允炆继任嫡长孙,那现在老大没了,我二哥是不是也得继任嫡长子?”
“阿弥陀佛。”
道衍和尚双手合十,口诵佛号,“殿下知道这一点,皇帝陛下肯定也知道,只不过礼法罢了,皇帝陛下愿意,那就是礼法,不愿意,那就是妖言惑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