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是可以跟卢明远一起讨论的,比如说那个活成天下女子最艳羡的样子的大梁平宁公主。
“明远,你可知道为何平宁公主在执掌北境数十万大军的情况下却支持废掉自己的亲弟让一个旁支宗室子登临帝位?”
胥琰对此十分不解,这与北漠信奉的不争便是死的信条完全背道而驰。
卢明远并不意外胥琰会问到这个问题,毕竟当年他在听祖父讲述这段历史时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只是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可能存在的答案实在太多了。史书记载得含糊其辞,各种野史的记载则众说纷纭。
不过他还是斟酌道:“平宁公主的选择不管是放在当下还是那个时代似乎都让人难以理解。真要认真算起来,当时的摄政王除了获得了一些大梁士族的支持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实力。
反观平宁公主,坐拥整个北境,自己的弟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她完全没道理反其道而行,不支持自己的弟弟,反而将自家皇位拱手让人。
但是我祖父在讲这段历史时曾对我说,读史除了要看书中人物作出选择时的局势外,更要上下求索。往前往后多看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便能看到此人在作出选择前经历了什么,其作出的选择又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你看平宁公主,她前面十数年一半时间生活在步步惊心的深宫中、一半时间则居住在大权在握的舅父府中。这样的成长经历自然锻炼出她异于常人的心机手段。
然而,一朝风云变幻,舅父倒台,她那身为傀儡皇帝的胞弟被杀人于无形的士族掌控。为了她自己和弟弟的性命,她不得不北上杀敌。但那段惨烈的日子又让这位天之娇女见识了什么叫人间炼狱。
皇权之下便是人间的累累白骨,与摄政王争权便意味着把本已生活在炼狱中的百姓再往地狱深处送上一程。
我想看够了北境生灵涂炭的惨剧的平宁公主,一定不愿把视她为神佛的北境百姓再次推向苦难的深渊,所以她才会选择让步。从平宁公主后来苦心经营碧云山,给天下苦难女子以安身立命之所也不难看出她的慈悲心肠。”
卢明远这番话很有说服力,但胥琰仍是不能理解,“平宁公主就不怕摄政王出尔反尔吗?要知道,一旦真正坐上那个位子,就不能再容忍有其余威胁。你们中原不是有句古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算平宁公主不怕,跟随她多年的将士们又如何甘心,又如何不担心?”
卢明远继续跟他解释道:“阿琰说的很有道理。只是,你说的这些在当时的大梁并不算问题。摄政王是靠大梁士族上位,士族最讲仁义礼智信。平宁公主支持废立之事是堪比上古时尧舜禅让的大功德,摄政王若敢过河拆桥势必失去大梁士族的支持,那离他覆灭也不远了。
还有,平宁公主何等人物,又怎么可能不留后手。她的心腹将士们愿意追随她的全都到了碧云山,否则碧云山怎么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神速,极尽繁荣?便是有恋栈权利的,也都被她将路铺得无比顺畅。按部就班下去,富贵荣华,一生无忧。”
胥琰听完卢明远的这番解释很受触动,他对平宁公主对碧云山作出的那番要求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远,你说过平宁公主在世时承诺碧云山永远不插手中原王朝内部的权利斗争,剑尖永远向外。
我最开始只是想到平宁公主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她们这些人都是在与北方外敌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卷入大梁朝堂的争斗中,以免受到摄政王的猜忌。
可现在我倒觉得她还有一层深意,那便是能让身处中原王朝内部的碧云山能够超脱出去。不论世事如何变幻,对内部没有威胁,还能够帮助抵御外敌的碧云山都将是中原王朝不愿得罪,愿意与之交好的存在。而这保证了碧云山的超然地位,也保证了碧云山能够世代传承下去。”
卢明远击掌赞道:“果然不愧是阿琰,你想的一点都不错。我祖父曾告诉我碧云山能够超然所有江湖势力之外,一直长存于世的最关键的原因便是长宁公主传下的这条不扰内只对外的祖训。
当时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背后的弯弯绕绕想清楚,没想到阿琰只是听我简单的描述了一遍就能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如此透彻,真是令人钦佩!”
胥琰难为情道:“明远就别再吹捧我了,再这样下去我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卢明远见他难得窘迫的样子不由得会心一笑,就在这时郑荣突然跑了过来。
原来郑荣已经将胥琰的来历以及他们此行的目的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欧胧儿。欧胧儿虽然万分不愿与北漠人同行,但事关两国军国大事,她再跋扈霸道也不敢在这种事上胡闹。要不然让林弗英知道必然再给她来一次终身难忘的惩罚。
故而,欧胧儿勉强同意与胥琰他们一同赴京,只是特意让郑荣传话给卢明远和胥琰,让他们这一路上必须离碧云山之人远远的,不要出现在她们的视线之内。
卢明远二人对此无可无不可,当即答应。至此,这一场风波才终于平息。
此时已更深露重,郑荣便吩咐下去让大家就地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再出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