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没有点头,也没摇头,他困惑地问:“按照钱塘江历代官员的说法,梁家正统有将近二十人为了大坝献出了生命!王部长,你觉得一个世世代代都愿意为江水牺牲的家族,会故意打开堤坝让河水倒灌,伤害百姓吗?”

“这……”

王部长露出为难的神色,解释道:“可是刑部也派人去钱塘江调查了,证据确凿!人心难测,也许会变呢!”

“证据?就只有一张薄薄的纸?”

朱由校有些不满,反问道:“那张纸上虽然写着救灾烈士的名字,但如果仅凭一张纸就判定有罪,是不是太过片面了?”

“还有人证!”

“朕不清楚刑部如何定义人证,但仅仅因为有人看见梁春秋和他的仆人上了堤坝,就断定他们是开坝的罪魁祸首,这说服力还不够吧!”

“但钱塘口大坝决堤确实发生在梁春秋和他的仆人登上大坝不久之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王部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凶杀案发生在宅院里,难道说这时候来拜访的朋友就可以直接被认定为杀人犯吗?”

“这……”

“唯一的直接证据,就是目击者孙修文,他在写下被认为是‘供词’的纸条后,在随后的救灾过程中丧生,成为了烈士!朕审阅了数万份奏折,思路清晰,冷静地说:其他的人证和物证都是间接证据!看起来证据齐全的奏折,实际上有不少漏洞,这个案件没那么简单就能下结论的!”

“据微臣调查,唯一的直接证据也是孙修文这位烈士,他与梁家无怨无仇,反而世代受到梁家的恩惠。他能读书写字,就是因为梁家资助他上了私塾!刑部调查了他的邻居和亲人,他是个极度感恩图报的人,基本上不存在恶意报复的情况!即便如此,孙修文在临终前写的这份非供词的陈述,刑部推断,含冤的可能性极小!”

王部长据理力争,人虽死,但纸条“活”着,再有人证物证支持,这个案件理所当然地被宣判了!

“难道真的是朕的直觉出错了?”

朱由校抬头看向天空,似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

“王部长!”

大总管开口说话,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从容不迫地问:“敢问这位浙江巡抚是谁?”

“薛钦!”

王部长毫不犹豫,大声回答:“他是前年的进士,百官凋零之际,被内阁评价为‘能干’,属于一步登天的人!”

“能干”意味着有能力,能实干;“一步登天”指的是在百官凋零的时候,从候补进士和地方能干的官员中选中进入京城,委以重任。

这些人原本没有官职或官职不高,却因缘际会进入了朝廷,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为了区分那些勤勤恳恳奋斗了几十年的老臣,特别为这些一步登天的人设定了一个称号!

“这薛钦,是哪里人?”

大总管再次询问,态度谦逊,笑容可掬,与离京时傲慢的样子截然不同!时代造就英雄,自然能改变人!

“这……”

王部长愣了一下,吩咐侍官:“去查一查!”

刑部拥有所有官员的资料和档案,作为主官,他有权随时调阅!大部长记忆力惊人,但朝中官员无数,不可能每个都了解,而薛钦在他印象中并不深刻。

“禀陛下、部堂大人、大总管,薛巡抚是浙江人,祖籍钱塘江,小时候在钱塘江的私塾读书。”

侍官回来,手里抱着厚厚的档案,翻阅着,简洁直接地报告:“不过薛巡抚并没有在钱塘江的私塾考上童生,据说是因为贪玩过度,惹怒了私塾先生,成绩评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后来,薛巡抚去了永宁府求学,并奋发图强,接连考中秀才、举人、进士,这才留在了京城!”

侍官汇报完毕,悄悄退下。

王部长心思玲珑,立刻意识到钱塘江的六行案中可能存在猫腻!

“部堂大人,不妨再派人去钱塘江一趟,查查薛巡抚当年的私塾先生是谁,私塾是哪家开设的,还有他的同窗有几个,对比过后再审理此案!”

大总管诚挚地建议,在一切都结束后,又与指挥使大人站在一起。

事情解决后,悄然离去,深藏功与名!

“陛下,我这就派人紧急前往浙江,调查薛巡抚与梁家的关系,与梁春秋的关系!”

面对严重的失误,王部长显得有些慌乱,但在安排上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不一会儿,两位刑部主事翻身上马,径直向南而去,这个年恐怕是过不成了!

“其实,你说得也没错!”

朱由校摇了摇头,苦笑道:“如果孙修文的遗言真是口供,再加上间接的人证和物证,这个六行案不能算梁春秋的冤案!”

想明白了关键问题,知道大总管上前是为了给自己挽回颜面,朱由校反而坦然了许多!

“调查可以继续,但如果事实如此,不论薛钦是否有公报私仇的行为,朕都会批准六行奏折!”

“陛下英明!”

“奏折这么多,如果朕事事都质疑你,你这位刑部尚书心里不会把我骂死吗?”

朱由校摆摆手,示意夸赞的话到此为止,笑着说:“小事结束了,说点正经的!

关于刑部的制度,我想你应该明白哪些地方有毛病,全都讲出来吧!”

工部!

户部!

吏部!

三个部门走了一遍,虽然过程中有不少插曲,但朱由校提高工作效率至少三到四倍的消息仍然传播出去了!

特别是工部!

六千万两纹银到账!

直接要求陛下赐下的圣旨、内阁的手令,配合工部的大印,立刻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能工巧匠、造船匠!

每月二十两纹银!

与正五品官员的俸禄相当,土豪的气息以最快的速度席卷整个朝廷!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初春,全国八成的工匠都将涌入京城,工部将从众多工匠中精挑细选,预计招募十万名匠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