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在放弃我和接受父母的安排之间做选择,他当时是选择了父母的安排,至少最终事实呈现出来的是这样~”
“你们是很自然就分开了吗?”
“我们彼此是有告别,当时那男孩子被父母带回家,我们强行被分开了。我的性格也是属于很刚烈的那一种,就去找他堂叔、找其他亲戚,闹得整个工厂的人都知道。”
“啊,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呢?”
超出麦客的想象是,90年代的父辈们,为了感情真的会抵抗父母的意志而努力一把吗?
“后来是他的父母,又把他送到工厂里来跟我告别!”
“释怀了,其实也是很好的,双方各自回归新的生活~”麦客认为‘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释怀’正好诠释了这个词。
“在那个时候,我是用‘受害者’的心态在面对他的告别!”妮娜缓了缓情绪,感受到了内心深深的遗憾。
“我现在意识到我曾经是伤害到了这个男孩子,我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情绪化语言对他的指责,印象中是非常狠、非常伤人的话~”
麦客仿佛看到了当年男孩在呃被父母送到工厂跟妮娜告别的场景,妮娜感觉那不是‘送’,而是‘押解’一样的状态。
“我们之间的感情,你做不了主的话,你就不要来招惹我啊!”
“对不起,妮娜,我很爱你~”
“爱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一样让双方痛苦!”
“我努力了~”
“你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要放弃我?放弃我们这段感情?”
“我爸妈……”
“你家就是看不起我是农村出来的,看不起我没爸没妈是不是?”
“也不是…”
“那你们家就是势利眼!”
“我不是…”
“你不是,你为什么让我现在这个样子这么痛苦?”
“……”
“你什么话都听你爸妈的,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
男孩子在妮娜面前被数落、指责得‘体无完肤’,哭得稀里哗啦,在男孩走的时候,彼此都很难受,却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最后,两人就分开了。
多年后回忆这一段感情,妮娜认为当年自己是“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在作祟,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无法做出任何让自己更好的改变。
在这个角度之下,受害者方面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作对,每个人都对他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不被理解困境与受伤的感受中。
“我们总在用一个受害者模式讲一个‘加害者’故事!”
麦客看向妮娜,心里神会的点了点头,“姨姨,在我们的身边,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认为一切都是‘外面’、都是‘别人’的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