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回到李周这边。
少年此刻已顶着烈日到了渡口附近。
经过问询。
他已知晓渡口西面是宜通镇。
过河陆路北行是李庄。
沿水路往南是梅溪上庄。
往北越过李庄便是梅溪下庄。
再往北行,就是零散分布于梅溪江岸的镇子,直至春安县城。
陆路多山,车马尚且难行,不如水路方便。
坐在渡口边的茶寮檐下乘凉。
李周又掂了掂怀中钱袋。
颇觉半分钱难倒英雄汉。
“唉,大爷还说渡河的钱约莫是没涨价。
这涨得何止一两成呀!”
怀里这二钱碎银与百十个铜板,纯粹坐船绰绰有余。
但去了春安县还要寻地安身,吃饭,找人。
哪里够用?
而乘三五人的小船去一趟春安县需得二百铜子或一钱碎银。
路上不过能管两顿饭食。
可若是等到大船。
便只需八十铜子,仅仅少吃两餐。
李周怀里的麦饼还能吃上两日。
因此他特意在此等候。
想着是能遇到专门带人的客船随波而来。
然而左等右等没等到船,却等来了店家赶人。
“小哥儿,你在我这乘凉许久。
要么来上一碗凉茶如何?”
依着茶寮门栏的茶寮掌柜半开玩笑。
他端着大海碗。
碗中是绿色茶汤,汤色透亮。
光是看着便好似能消去炎炎暑气。
借着人家屋檐歇息许久,李周也知理亏。
可打眼瞧了半天。
渡口边能躲阴凉的那几颗柳树下也尽是些人坐着。
左边那颗杨柳是一对老夫妇,带着两男一女。
拢共一家五口。
再远些的树下则是七八名挑夫跟一管事占去。
零散的挑担也是肆意摆放。
而右侧几颗树下则是大户人家的少爷。
身旁丫鬟跟着。
还有两名背刀负剑的护卫分列左右。
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再要能乘凉的树荫,需得能走出去一里多地。
太远。
“咳咳,不知掌柜这碗凉茶要几个铜子?”
李周抹不开脸。
决定买茶。
唯一怕的就是这掌柜能把一碗凉茶卖成天价。
“小哥莫怕,左右都是乡人,诚惠两个铜子。”
掌柜见李周询价。
立时便笑着将茶碗递了过来。
李周一手接过。
然后从怀中取了铜子奉上。
这时才将茶水大口灌入腹中。
抹了一把嘴角,便将茶碗送还。
“多谢掌柜的,凉茶极好。”
“小哥儿喜欢便好,若是不够,我再添一碗与你。”
掌柜收回茶碗。
又去倒了一碗过来。
看了一圈茶寮内两张桌子坐满的等船行人。
李周也点头再次接过。
这回他便靠着门栏小口啄饮了。
片刻工夫后。
李周还剩半碗凉茶未喝。
便见一辆匆匆而来的马车停在茶寮之外。
是之前路上碰到的许伯他们。
“小哥儿,又见面了。”
还在前室坐着的老仆许伯笑着冲他招呼一声。
那位年轻的车夫倒是一脸冷地用目光逡巡四周。
或人或物,无一逃过其目光审视。
“原来老丈也要来此乘船。”
李周端着茶碗回话。
许伯笑着点头下车。
而后便对着出来迎客的掌柜吩咐起来。
“掌柜的,帮忙灌满两个水囊,再送一壶上好的凉茶过来。”
待掌柜收了银钱带水囊回去。
许伯便站到了李周身旁。
手里还掏出一把喷香的炒花生。
“小老儿陪主家出行,自然也要陪主家回转临川。
此地是乘舟最近的渡口。
去临川从此过,能省三日路程。
倒是不知小哥儿北上作甚?”
他还是对李周抱有戒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