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识微“意外”受伤,她那份的弹状掀起的风浪却并未平息。朝中公议逐渐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此案看似没有问题,但案发后平南县办案举动极不寻常,更兼逼供激起民乱,建州亦有指使纵容包庇之嫌,应当彻查严办;

另一派则认为此案证据确凿,人犯已伏法认罪,只是平南县在办案时失于粗暴急躁,导致民乱,理当追查问责。

火力都集中在卫氏子案上,至于弹状中所说的凿堤毁村、晒贩私盐等事,朝中除了几个不怕死的铜头铁茬,余者议论寥寥。有些是不敢说,有些则想先听别人怎么说,还有些是自己不说,更不许别人说。

眼看法司提审人犯的日子越来越近,朝中为此唾沫横飞、脸红脖粗。

不过也总有那等毫不关心、无知无觉,连问都不想问的人。

这日散学,道祯与应九光等人相约去京郊骑马,又遣人往秦王宅送了邀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更是欢喜不已。

见道祯兴冲冲换了骑装要出门去,汴儿连忙塞了张字条到她手边:“这是上次婢子求大王的那件要紧事···”

道祯哪里耐烦,挥手挡了回去:“你看着办便是。”

汴儿挠了挠头,再看道祯已是走远了。

提审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那翠玉珠已明晃晃地挂在了人的手腕上。既收了好处,总要将事办成才行。

无奈之下,汴儿索性走至案前,自己提笔在那字条上画了个圈,又偷取了道祯的私印盖上。

不到半个时辰,这张字条便出现在了大理寺少卿王翀的袖袋里。

阿绫被大理寺狱卒带到堂上跪在当中,勉强抬头看见堂上坐着的官员俱服绯袍,只是服色深浅不一。她认不得这些官员的身份,也分不清官职的大小,只知道她们掌管着自己的生死命运,于是安静地伏在地上听凭发落。

“奉大梁皇帝敕命,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法司推审建州平南县卫氏子死亡案,现提审人犯。问:堂下所跪何人?”

“小女子···小女子名叫阿绫,南狄人,家住平南县。”

“问:你与死者卫珣是何关系?”

“小女子与卫郎···私通···”纵然已被问过无数次,但在这样威严的公堂上说出这个屈辱的词,阿绫依旧羞悲难当。

“问:你可知卫珣与应诜是何关系?”

“小女子知道,卫郎和应小娘子订了亲。”

“你既知道,是否因此对卫应二人心生怨愤?”

“小女子不敢。小女子是南狄人,本就不配与卫郎相好,更不敢奢望能嫁与他为妻。”

堂上某官闻言轻声冷笑,而坐在正中的官员继续提问:“问:你与卫珣约定于显庆四十年七月十八日夜私奔。此事是谁提议?你二人又是如何约定?”

“是卫郎···不,是小女子提议卫郎从家中偷取财物,夜半时分在后山林中大柳树下汇合,走跳虎崖山路离开南平。因小女子被爷娘关在家中,只得求邻家孩童传信与卫珣。”

有官员语气柔和:“三法司会审,堂上一应供证俱会上达天听。你有什么便说什么,不必畏惧。”

阿绫低声道:“是。”

“问:既是你提出,为何又改变主意将他杀害?”

“小女子与卫郎之事被应小娘子得知,带人上门砸了小女子的家,殴打辱骂小女子的爷娘。小女子怀恨在心,起了报复应家的意思。当晚卫郎又带了许多财物,故而临时起意,将他···推下跳虎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