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乾隆的怒火,就像蕴藏在地底下默默运行了很久的岩浆一样,终于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了。

吴成义、杨全英弑君谋逆,罪大恶极,实属十恶不赦,被凌迟处死。

霍林没有亲自动手毒害雍正,罪减一等,腰斩于菜市口。

张太虚、王定乾阴谋加害先帝,判斩监后,秋后处决。

妖道贾士芳是白莲教谋反的魁首,又是先帝遇害案的关键人物,虽然人已经死了,但是也要挫骨扬灰。

贾士芳的大徒弟王在礼追随其师,自甘堕落,为虎作伥,煽动叛乱,一样落得挫骨扬灰的下场。

这些都是乾隆密旨里的内容,而明发的诏谕,却隐去了和先帝遇害相关的所有信息,只是将上述人等的处理意见通报给了有司衙门执行办理。

毕竟,雍正之死事关朝廷颜面,即使有再多的虱子,也要拿一床锦被遮盖上。

对于这一点,年轻的乾隆却是十分的老道。

江湖上这些个小鱼小虾好办,庙堂上的李卫怎么处理呢?

乾隆着实犯了一阵踌躇。

第一个方案,以推荐奸人谋害先帝的罪名,将李卫革职查办、抓捕下狱。

这个方案固然痛快淋漓,但是会引起朝野大骇。

毕竟,李卫是多少年的一品大员,还是先帝的托孤重臣。

为清廷鞠躬尽瘁、兢兢业业大半辈子了,如果这样绝情,难免会让很多人顿生兔死狐悲、鸟尽弓藏的不好感觉。

处理起来是很痛快,但是在满朝文武尤其是汉族官员中,将产生巨大的离心力。

刚刚登基、立足未稳的乾隆现在更需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背德。

思来想去,乾隆自己否决了这个快意恩仇的方案。

作为大清国的总瓢把子,他必须用理智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更不能冲动。

冲动是魔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那第二个方案呢?

李卫最近不是身体很不好吗?就以准其在家养病的名义,解除他的职务。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处理了李卫,一定程度上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二是审慎稳妥,步步推进。结合下一步案情的发展,再决定是否将李卫绳之以法也不迟。

更为重要的是,康熙御笔亲题的那幅《千叟盛宴图》还渺无音讯,这件事恐怕还要时不时依仗人家李卫出面协调呢。

给李卫留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条生路。

打定主意后,乾隆很快下旨:

直隶总督兼刑部尚书李卫勤劳王事、夙夜在公,近日偶感风寒、身体大不适,该臣多次请求开缺养病。今准其所请,免去本兼各职,在家闭门颐养,以示体恤。

这道圣旨一下,朝野内外就炸开了锅,有鸣不平的,有幸灾乐祸的,有感到自己那帮那派机会来临而弹冠相庆的。

入夜的李卫府上,灯火暗淡,冷清异常。

以前的门庭若市,变成了今夜的门可罗雀。

从李府的后侧门,走进来一个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的访客。

管家李寿辰在前头带路,很快到了李家的会客厅。

略微怪异的是,这个访客手里提着一个很大的食盒,小心翼翼的,唯恐洒出点汤汁似的。

刚才李寿辰想从他手里接过食盒,他百般推脱,不愿假于他人之手。

“东官兄,谢谢你在这风高浪急的时候看我,人家都唯恐避之而不及,你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李卫穿着一件便袍,下摆在夜风中摇动着,正迎候在客厅的台阶下。

依然是那般精神矍铄,只是颌下的白胡子更多更长了。

“李大人,客气啦,咱们是好兄弟,不能因为你在家养病了,就断了来往不是?”

张东官也是快人快语,笑呵呵地回应着。

“就等你这闻名京城的宫廷火锅了,子才贤弟向晚时分就到了,正在厅内静等着呢。”

“实在抱歉,巷子口您的邻居家那边车马来往太多,给我堵了好一会儿。”

张东官想想刚才自己的马车,堵在尹继善府门口的事情,心情就不太好。

他上次张罗一场饭局,想让袁枚拜尹继善为坐师,结果人家尹继善婉言拒绝了,真是很没有面子。

如今,李卫跌倒的同时,尹继善接过了刑部尚书的位子和官帽,正是当今朝堂上的第一得意红人呢。

也难怪尹继善府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访宾客如过江之鲫。

毕竟权力这玩意儿太有吸引力了,谁也抵挡不住它的吸引和诱惑。

权力在哪里,社交的中心就在那里,这句话真是不假。

李卫听出了张东官话里话外的不满,但是不知道还有袁枚拜师不成这样的过节。

他以为,张东官只是单纯地因为堵了车发发牢骚。

“快请进,快请进。”

李卫热情地招呼张东官进屋,张东官依然仔细地提着那个精致的大食盒,丝毫不敢怠慢,轻手轻脚地跟着进了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