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仁二年)(二月)辛卯,郑旭使凉还。壬辰,遣使安抚汵西,河北。”

——《景史·宣宗一》

煦仁二年二月,庆熙宫室,宸乾宫。

夜深如许,宣宗寝宫仍是灯火通明,在黑暗里晕开一层浓重的颜色。

“陛下还忙着吗。”殿前禁军顾启前去交班的时候,小声嘀咕了一句,另一个顶着疲惫的眼泡,说:“连着好几日了,劝不住啊。”这一点这细微的响动,也很快消散于风中。

正当顾启以为他要度过又一个麻木的夜晚时,隐隐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过来同中贵人说了几句,后者进去见陛下又出来,表情看上去总算是欣慰些。“诸位好好收拾些,皇后今晚要来,莫要在御前因粗鄙冲撞了。”

吴皇后揭开帘子,一片月光趁隙铺在地上,只是殿中灯烛一片,实在难以分辨出来。她抬眼,轻声叫唤了一句:“瓛郎。”宣宗放下笔:“夜深露重,皇后早些休息吧,此番为何前来?”吴氏仔细看他的脸,却除了倦怠,看不出任何其他的情绪。她向前跪拜道:“臣妾知陛下近日劳苦,眼见得日益消瘦下去,臣妾知陛下有未竟之事,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此次前来,并非是为了劝谏陛下休息,但愿在陛下身边尽心服侍,这夜晚也不至于太过扰人。”她说的句句恳切,冒着二月的冷风也要从和宜殿赶来,宣宗实在无法拒绝。

“娘子且留着这个吧。”宣宗将自己的暖炉径直给了吴皇后。

“这……那陛下您——”

“无妨。朕批劄子批的实在困乏,偶尔吹吹冷风清醒下,也是合心意的。皇后的手炉虽好,可毕竟一路走来,到底凉了不少,朕替你交给下人处置。”宣宗坐回桌前。吴氏不发一言,只是半醒半梦地靠在椅背上,绣一面萱花蛱蝶的团扇。偶尔微微抬起眼看看宣宗,却从不出声,免得打扰陛下。就这样,直到天光破晓,群臣在外朝列队等候。暖炉烘着,吴氏还是耐不住困意,到后面针脚散了,只能将全副精力花在让自己别睡过去上,心脏慌得难受。宣宗命人将她好生安置,免去了吴氏今早给太后的请安,然后准备更衣上朝。

“南道军节度留后……朕近日想见见他了。”宣宗同内侍李修元说着。修元心知肚明,低头回答道:“臣会妥善安排的。”

宣宗看着他,似乎是想再说些什么,但又在迟疑过后选择了缄默。李修元除了必要的礼节之外,并未躲闪他的目光,但宣宗仍是不放心。偌大的宫城里,随着他从王府走到庆熙的,除了发妻吴氏,乳母宋氏,身边也没剩下几个——李修元算是里面阅历老的。然而柳卿突然暴毙,对于他来说,直接少了一个能在朝廷上代替他发声的口舌,进而更难以制衡……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构建的内线中究竟哪一环出了纰漏,以致招来了杀身之祸。而今早朝气氛异常地凝重,一方面是柳台谏的突然去世,或多或少都能猜到一些内情,担心会波及到自己;另一方面,西凉突然在边境发难,尽管此次成功击退,但对方态度又显然有所保留,难以摸底;西北土地贫瘠,农税根本收不上多少,此次冲突导致不少已经稳定下的商户外流,地方驻军支出对朝廷拨款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让本就因前朝好战事而亏空的国库压力更大。他一闲下来,种种思绪就如同雪崩一样要将他压垮,只能把自己扎进工作堆里,希冀能带来片刻的安宁。

整个早朝在那种栖栖遑遑的状态下过去,所有人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宣宗疲惫地回到内朝,修元上来同他讲,吴崇贺进京面圣的事情已经秘密安排下去了,预计八日之后能到达京城。

“先不说这些,”宣宗放下手中的茶杯,心下大概有了一个应对策略,“修元,你家人最近还好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