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天气一天冷过一天。

阴雨连绵,寒气逼人。

从山脚下的手推车来来回回,总算是将棉被和大批厚实成衣运回庄内,赶紧入了库。

不止是衣装,还有米面等物。

令人高兴的是还有一车车成品木炭。

见到木炭的那一刻,不少族人眼中泛起了泪花。

往年哪次过冬不是人挤人扛过去,年轻人还好,上了年纪挨过一年算一年。

这次拉回来物资中有新一批的火药和铅弹,足以弥补秋日大练兵之用,好不夸张的说,此次物资足以让赵家庄经历两场大战。

事关生存,每日的打卡赵彦可是一天都没忘记过。

老族长对此早已见惯不怪,和负责仓库的族人对过账簿,心满意足地来找赵彦。

如今登州城里的生意正常运转,赵家庄宛如世外桃源。

“族长,登州附近应该有不少铁矿,最好能安排一些流民进行挖矿,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满足我们的铁器需要。”

老族长抚摸胡须,陷入沉思。

经过几个月的储备和打造,他们这里的铁器还是不足。

明代采矿多是用铁镐,铁锥,铁斧和铁锤,矿工数量上不去,这样的速度根本满足不了他们打造精钢长矛所需。

还有就是接下来的农具,明年一开春,不少流民要在他们赵家庄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这一切,都跟冶铁有关。

“海盐目前每日能销几十斤,这还得躲着追查,不然销量哪会这么点。”

每次说起这个,老族长格外气愤。

明代军制,一个千户手下有六个百户,赵家寨是新加入的,自然与其他百户所在没有交情。

正是因为如此,受到不少排挤。

凡通往登州或其他城池之地,必有其他百户所设关卡。

赵彦听到老爷子的气话,不禁笑了笑。

若不是他们现在实力不够,储备有限,随时可以和这些人翻脸。

说起来,打铁还是得自身硬。

眼下的防御墙体通过征兆流民完成了一半,筑墙虽不高,胜在将村民们全部囊括其中。

赵家庄已经陆陆续续聚拢了千数来人,可是赵彦始终觉得不够。

再次分开让人藏好所装海盐,更叔出发去了登州。

老族长像是想到了什么,微微变了脸色。

“彦小子,照你规划的进度,是不是咱们有些慢了?”

都是自家人,赵彦也没客气,点了点头。

当初以为流民甚众,至少能划拉一堆人,能将赵家庄快速建设的有模有样。

乱世已至,没那么多时间去一点点准备发展。

想要让赵家一族崛起,称霸时机必须要赶个正巧。

明末流寇之所以多,是因为大臣们剿匪也需要个名正言顺,对于劫掠地方的小贼寇,大多都没人理会。

可是成了规模,有了气候,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就会有重兵围剿。

崇祯二年,陕西贼首高迎祥自号王,流窜秦、晋、豫、鄂四省,直到去年,这才让孙传庭捕诛。

同年,卢象升大败张献忠。

这时也是流寇最为低谷的时期,凡是冒头的一律都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

不管如何,赵家庄的练兵速度没有慢。

赵彦向老族长拱了拱手。

“族长莫恼,我族上下齐心,必能安然无恙,只不过是我心急了。”

“以我一千精兵,何惧贼寇和鞑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