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红叶二人堪堪赶上了饭点,抵达了木公村。

这座不起眼的小村庄被一片松树林包围,中间被一条小溪隔离开,参天的松木掩盖了一切生活的痕迹。

你需要靠的很近很近,才能发现这个地方。

除了吃饭的时候。

二人沿着通往村庄的土路前进,这是一条由人踩出来的道路,千百年来木公村祖祖辈辈都沿着这个方向出村,去往比邻的洪雅赶集。

随着每家每户的灶台燃起,袅袅炊烟很快就布满了村子的上空,让柴火气味扑鼻。

远处外出工作的男人也凑在一起,结伴下山归家,待吃饱了午饭还要再次上山,赶在天黑之前完成今日的工作。

他们大多都是伐木工人,再者就是农民。他们坐山吃山,靠砍伐树木运到洪雅为生,而那些家里有田的自然只需要顾好自家的地,到了收成之日再把多余的粮食拉到村中贩卖。

再加上几个手工匠人,村里的木匠和铁匠都是掌握技术,身边有一两个打杂的学徒,皆是话语权相当大的人物。

如此简单的构成也会引起矛盾,木公村的起源本就是一个小小的伐木营地,工人拖家带口的在这里讨生活,于是一个聚落慢慢地也就形成了。

而那些后赶来的农民都是被朝廷赏赐的幸运儿,多是流民,借着仙岛刚刚接过新国的执政权利,根据政策被分配到各处种地。

他们的祖先被分配到了此处,随着几个朝廷的官员在此建立亭部,把曾经的营地变为了正式的村庄。

这就是仙岛派往新国朝廷的第一位专员,所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在各个村庄建立基层组织,有人烟的地方就要有朝廷的人管辖,以此掌握住这个国家,踏出重建走出战乱的第一步。

在初期所有人都安居乐业,彼此之间都相安无事。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刚刚经历了战国时期,于战火中幸存了下来。

人口的减少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往提高了许多,那时候的人们都觉得能活下来就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伐木工人的孩子仍旧是工人,除了少数外出讨生活的生死未卜,大多数依然和祖辈一样生活着。

村里没有教书先生,没法读书识字;村里也没有多少产业,只能从小跟着父辈去伐木。

在这时看着那些虽然也很辛苦,看天吃饭,但是怎么说也都有着自己土地的农民们,不明的情愫就此酝酿。

村里的农户越来越少,他们很多人都选择了卖掉自己手中的田地供子女去城中学习,搏一份前程,他们也跟着去到城中做工赚钱。

村里的富农地主越来越多,他们把同乡不要的土地都攒在手里,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裕。

差距就此产生。

同为外乡人后裔的他们却因为自己人的政策而导致截然相反的未来,一部分人被困在深山中,另一部分人还有去拼搏的资本。

一些人已经财富自由成为了村子里的地主,而另一些人还在为了每天的食物而奔波。

隔阂在中间作祟,若想团结起这两拨人并非易事。

“总之……小公子咱们先去吃饭?”宋三擦着满头大汗,拿着斗笠扇了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