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看似合情合理顺其自然,但有时又荒谬丛生让人手足无措。
今年风调雨顺,各种农作物都获得高产,是个少有的丰收年。农民的脸上糊上了少有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都盘算着把多收的粮食卖掉,以实现心仪了许久在往年却无力兑现的愿望。老天帮忙,终于在紧绷的家庭开支中留出了一点点空隙。
但没多久,人们的笑意就僵硬了凝固了,刚刚舒展的脸面又皱成了枯树皮。
今年的粮价像山峁峁上的落石,比往年一路狂跌了三成多。人们如坠迷雾看不清了:难道现代人不吃人粮食了,还是发明了充饥的新科技产品,既抗饿,吃了还不用拉尿?人们议论着猜测着,发泄着因粮价下跌破灭了的各种打算而滋生的怨恨。
高加林一样处在失望中。本打算给父母住的老窑洞铺铺地面,粉粉墙皮,若条件允许給窑顶垒上砖帽,窑外墙再贴一层砖石外皮。从记事起,这孔老窑就没变过样子,内墙四壁挂着油腻的黑皮,晴天都显阴暗,阴天更是难言的压抑。女儿学画画的学费又该交了。还打算给艾菊花和女儿添两件见人衣裳,这一切都需要钱。
家里没有其他来钱门路,除了粮食,就指望艾菊花那十几只老母鸡的屁股,还有几头猪几只羊。地边地角的青菜主要是自己吃,也换不成几个钱。和其他农户一样,眼瞅着家里的粮食由半仓子丰盈成整仓子,却还要忍受钱袋子依旧干瘪造成的局促。
这几年,他看到的现实是:各种生活用品火箭似的涨价,粮价却像生了老根一动不动,今年还大幅下跌。按说这不应该也不合理,但存在即合理又辩证地告诉他,看似反常的表象下有符合逻辑的落地实践。这一定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博弈后的表现,他们经过激烈争夺惨烈的扭打最后妥协成这种默契。瓜分了这根链条上的全部利益后,却把这场利益分配盛宴的缺席者也是最辛苦人数最多的那部分人——农民,变成了牺牲品。具体的操作细节没几个人能搞清楚,可以断定的是,他们把农民应得的利益揣进了自己的口袋。
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有具体的某个人担责的,都可以把它归罪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制滞后、农民观念落后等一大堆无法验证无关痛痒的各种原因里。慷慨激昂地批评一些没有具体批评对象的空洞泛泛之词,之后大而化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地不了了之。唯独说不出哪怕能够改变这种让人心焦现象的只言片语。因为除了农民,没有一个切身的受害者。真正受损失的农民恰恰是不在现场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的,也就无法从一篇篇厚颜无耻的长篇大论里得知自己的利益是如何被偷走的。
这种现象的悲哀还在于:遭受了损失,你连一个发泄的对象都找不到,保不齐还落个目光短浅,脑筋死板,不懂市场规律,盲目种植的奚落和嘲弄。好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你们自己盲目的辛勤劳作造成了市场过剩,理应受到惩罚,活该遭受损失一样。
这才吃了几天饱饭!难不成多打了粮食也成了过错?
把他的!找谁说理去。
地里只能长庄稼,长不出钱来。除了吃饭,其他生活用品都要用钱,这就要把粮食交换成钱。可一个孤立的农民面对的是日益诡异莫测的市场和一家家高度组织化熟谙各种法律规则,强大到令人眩晕的商业集团,他们那点可怜的农产品放到商海的大潮中是那样单薄无力身不由己。他们无法公平公正地货币化自己的产品,公平公正的缺失导致农产品在货币化的过程中缩水了。这样的缩水隐蔽不易察觉,但你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日趋拮据和日甚一日的生存压力。
高加林虽想不透更多高深复杂属于经济学范畴本应由经济学家思考的问题,但现实的困顿又逼迫他认真思考这怪异反常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逐渐拧紧了生活,迫在眼前的现实压力渗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有痕迹,有结果,如水无常形又遇器成形,处处制约你消耗你。
当然,大部分人不像他总想呼唤自由和天马行空,人们就像磨道里的驴,被日子和农活驱赶着不停地转下去。
口中光屌流球地日骂着来年不种这不种那,不再受这丰产不丰收鸟气的一干农民,等到播种季踏着节气歌,赶着春天的脚步来临时,便好像从没有人记的发下的毒誓,都踮到自家地里侍弄起早已盘算好的活计。毕竟种下去的不仅仅是种子,还是希望,有了这个就能拽着人往前奔。
对待地里的庄稼就像是自家孩子,又恨又爱的矛盾心态皆因失望的现实和那血脉相通骨子里的不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让多少人陷入迷茫。可农民的日子终究还在地里,即使地里没活,站在喧软湿润的土地里,心中也踏实。
一个清晰的事实让高加林不寒而栗,自己是不是和大部分人一样,在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深度思考上的懒惰,你可以假装努力,可结果不会演戏,如果必将陷入越勤奋越贫困的状态里,那就是在用肉体的乏累麻痹因缺乏努力方向带来的恐惧与茫然。他想起了响叮当“七遍棒子八遍谷”的松土除草秘诀。原来普通人的生存就这样在无限的恶性循环和自我欺骗中逐步固定了穷困的生命轨迹。
这是种可怕可憎苟延残喘式的病态生存!
贫困夫妻百事哀!再好的脾气也会因日复一日的清苦逐渐暴戾;忍耐也将在失望不满中消磨殆尽。缺钱的感觉比缺氧都难受,是身上捆满绳索慢慢勒紧的窒息感。
高加林与艾菊花一次激烈争吵的导火索竟是因一块五毛钱。
这事说起来还与梅映雪有关。
她来马店小学没几天,二年级的一个小姑娘引起了她的注意。不管穿着打扮、学习成绩、个人卫生、还是举止气质,都如同被遗落的零珠散玉自带光芒。清雅素淡的装束锁不住桃花灼灼映芙蓉的高贵之气。一个孩子的外在精神状态往往能最准确的向外界展现出其家庭真实的家风和格调。她心里充满好奇,在虽已解决温饱相对还较贫穷的大山里,是什么样的家庭出息了这么个精灵般的孩子。
这天下午放了学,从梅映雪宿舍里流泄出美妙灵动的钢琴声,似丝丝细流淌过人的心间、柔滑恬安、温软怡人。梅映雪隐约感觉门口有人影在晃。她起身敞开门,发现正是这个女孩背着书包听的入了迷。看见她,女孩羞涩地露出一排整齐的小白牙。
“是高雅诗同学吧,怎么还没回家啊?”
“不急,我家离学校近。”高雅诗指指高家村方向,“老师,你弹得真好听!”
梅映雪有些激动,想不到在这所不大的学校里还有个小知音哩!她在孙家屹台那么大一所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钢琴是个什么东西,也从没有哪个学生对她弹琴有过兴趣。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艺术爱好没想到在今天有了回应。
她有些兴奋地问:“你叫的出曲子的名字吗?”
“嗯,《彩云追月》,我在少年宫学过这首曲子。”
梅映雪牵着高雅诗的小手来到钢琴旁,帮她把书包放到书桌上,把这个偶遇的小知音按坐在钢琴前的木凳上:“来!来!弹一曲让我听听。”
高雅诗半扭过身子,抬脸望着梅映雪,调皮地一笑:“老师,我弹得不好,你可别笑我。”
随着两只灵巧的小手在键盘上跳跃,一曲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萦绕流淌在窑洞里,音韵流畅优美抒情的基调,弹奏者的专注投入,把两人置身于浩瀚夜空下、月照彩云归的物我两忘的迷人境界里。
梅映雪禁不住惊叹:这样的艺术才气绝不仅仅是用金钱堆砌出来的,一定要有长久艺术氛围的熏陶和专业训练才能具备的。
被琴声唤醒的激情如澎湃的江河激扬奔涌!梅映雪醉了!
第二天,她迫不及待地向刘巧玲了解高雅诗的家庭情况。刘巧玲向她大致介绍了高加林的经历和当下情况。这就与她猜测中的那个家长轮廓相吻合了。前些日子接自己来马店小学报到的就是高雅诗的父亲。在简单的交谈里,她感到这是个有文化有见解的年轻人,但深沉的眼神里也透着忧郁与凄怆。现在她都明白了。
为了高雅诗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前几天她去过高加林家里一次。自然她首先对高加林对她来马店小学的接送表示感谢。高加林只是淡淡地说:这是大队的安排,要感谢也应去高明楼那里。
当她说高雅诗有艺术天赋时,高加林却说:艺术不艺术的我不关心,我只知道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高考能加分。
高加林懒得对任何人掩饰他的目的性功利性。对女儿前途的责任是他强打精神支撑下去的唯一动力和理由。
说到女儿的前途,这个满脸忧郁的高原汉子突然正向面对梅映雪,凄怆的眼神透着满满的真诚。
‘梅老师,看得出你是有真学问的老师,请你多关照一下我家娃吧。不谦虚地说,她很优秀,我不想让她像我一样窝在大山里一辈子。’高加林几乎用乞求的口吻说。
‘我听说过,你在孩子身上花了不少心血。高雅诗舞蹈、音乐、绘画都有不错的基础。我也不过粗通几样乐器。最主要的还是文化课,一定不能本末倒置,毕竟目前看高考的艺术加分有限,这个你应该知道。’
‘这个我想到了,我想让孩子有个双保险,一旦文化课没希望,她还可以在艺考这条路上拼一拼。’
梅映雪深切体会到了一个家长对孩子前途负责的良苦用心。
‘既是这样,有件事你一定感兴趣,’梅映雪提供着信息:‘下个星期天在地区人民剧院,举办名人名家音乐演奏会,让孩子去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对培养孩子的表达欲望提升个人气场会有大的提升。’
高加林避开了梅映雪的目光,他眼里迅疾掠过的一丝底气不足还是被梅映雪捕捉到了。她并不知道这种软弱来自经济上的拮据。
‘县少年宫的辅导老师给家里下通知了,希望高雅诗报名,我们还没定下来去不去。’
梅映雪没往深处想,就说:‘没特殊的不便,还是让高雅诗参加吧,这对克服农村娃普遍具有的自卑胆怯增强自信有明显效果。’
梅映雪走后,高加林在心里日骂起自己来:不就是五元钱的门票钱嘛!女儿这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你就要退却。往后的初中高中大学花销还多着呢,还不供备咋地?于是下定决心去。
这两天猪圈里那头老母猪跑骚,需要配种。这种事婆姨不便出面,艾菊花让高加林赶上老母猪去村东头叮当响那里配种。
像这种带有天然笑料的活计,正常人家不愿意干,容易被人们当作开心话题的主角,往往会有自我代入的羞耻感。从动物的交配动作滑向人的性事,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流畅自然。极易成为别人揶揄寻乐的对象。于是牲灵们繁殖的大事便交到了光棍汉身上。他们自身未曾体会过人间这种既神圣又神秘的欢愉,便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动物们的生育大事之中。至于那些露骨直接的言语挑衅,在叮当响看来,也许是上苍对自己人生最大缺憾的另一种形式的补偿,毕竟生命中多了一抹别人体会不到自己不便说的满足感。
高加林和艾菊花翻遍了橱柜抽屉的角角落落还有全部的衣服口袋,只找到五块钱和几角毛票。这刚够娃参加音乐会的门票钱,怎么也得让娃捎上顿饭钱吧!按艾菊花的意思就不让娃去花那份子扔钱听不见响的冤枉钱了。五块钱啊!量油买盐得一大堆哩!可死鬼汉子梗着脖子不松口。艾菊花气的肚子梆硬,真没办法,摊上这么对魔怔父女。可给老母猪配种需要一块五毛钱,到哪里去倒腾这让人心焦的一块五呢!出去借?真拉不下脸皮;不借?那老母猪肿胀着屁股等着哩!耽误了这关键的一两天,过了劲,又要等好多日子,那得干吃多少粮食!
真难肠人!五块钱怎么也完成不了两件事。
“妈的!这人和牲灵真是不一样,送上门去白让人家日弄,还得倒贴钱,哪里讲理去!”
艾菊花一句不讲道理的粗言秽语让高加林想笑却没敢笑出声。
但艾菊花真有办法,从仓子里的米袋里舀了一瓢小米,往高加林怀里没好气地一塞:“用这个抵账吧!”
高加林从这次给老母猪的配种交易里悟出了点原始朴素的经济学原理。
凭直觉,艾菊花给的一瓢小米,少说也有五斤,按当下价格值两元还多。配种不过一块五毛钱,可叮当响却有为难的脸色,坚持要收钱,不愿收小米。
一块五,是用钱这把尺子量出的价格,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而用一瓢小米这把尺子去衡量这次配种价格则模糊不清,吃亏还理亏。因为这瓢小米还没转化成衡量其他物品的尺子,明明叮当响占便宜,还跟要吃亏一样不干。
他好像看见了自己贫困原因的冰山一角:农产品的货币化多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交易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有太多说不清的玄妙。既然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得到衡量一切的货币尺子,为什么不绕过烦人的交易环节,一步到位地得到那把尺子呢。
关于商品和货币间的关系,他高加林可以慢慢领悟,但眼窝下让人难堪的一块五毛钱像一根炮仗引信,把艾菊花积累叠加的不满、委屈、怨恨一下子引爆了。尤其今天的难堪完全缘于魔怔汉子对家庭支出的主次不分造成的,勾连起日常里男人的种种不着调,一股窜脑门子恼火再也压不住了,压抑了太久的情绪终于似溃堤洪水夹杂着枯枝杂叶垃圾呼叫着一泻而下。刹那间把高加林淹没在疾风暴雨般的奚落里。他只感到呛水一样窒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高玉德老两口悄在门框上听着儿媳高一腔低一腔的斥责埋怨有一阵子了。两人苦情着脸提心吊胆地捕捉着另一边窑里的动态。艾菊花每次声色俱厉的嘶吼都让两位老人心惊肉跳,夹轻夹重的数落里涵盖了生活、经济、农活、孩子教育等方方面面。
老两口对儿媳的持家能力是满意的,对儿子的情感是复杂的。儿子生活中的做派,老两口和儿媳有趋同的感受。可那毕竟是儿子,血脉相连的亲情让他们对儿子有份无原则的宽容。好在儿子对儿媳的叨叨找茬都采取回避态度,从不正面硬刚,家里还算平静,任她发完脾气,一会也就雨过天晴。或许儿子知道有些事做的过分,自知理亏,用一言不发的方式做冷处理。实在听烦了,便一个人悄悄躲出去,到村口田野里转一圈,没了出气对象的艾菊花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