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螺口较为简单,两条生产线合在一起也才几个,很快完成了替换。
……
翌日。
林锦拿过数据查看,数据好了很多,碳化后含碳量从89%一下子到了91%,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92%,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如果能够将含碳量提高到95.5%,再稳定产出,那第一步就算成功!
可惜。
林锦走进办公区,里面已经吵成一团。
林锦推门而入,争吵声才逐渐变小。
中年男人王又一看林锦来了,连忙起身,林锦没有坐在上方,直接就近落座。
办公室有人发出笑声,是王又的“死对头”余云涛。
两人本都是副职,没想到林总失误让他捡了漏,所以很不高兴。
林锦直接说道:“数据都看了吧?成品还是不行。”
王又:“目前来看,是碳化工艺问题,老余负责的部分一直不行啊!”
“放nn狗屁!”余云涛直接反驳:“我们一直严格按照技术文档要求进行的操作,我有理由怀疑是技术文档给的参数有问题!”
王又被怼一阵不舒服:“嘿,技术文档有问题?怎么我们氧化部分各个数据就给的很对呢?”
林锦也皱眉,技术文档给的参数不对?这种可能有吗?
林锦:“你和谁在负责这块?大致讲一下情况。”
余云涛抬头:“主要就我和张建格。”
又是张建格?
张建格是这几天新招的技术岗,余云涛老带新的方式带着他,不过这年轻人水平很好,也努力。
余云涛:“按照技术文档,碳化过程主要就两三个关键点:施加一定的牵伸张力,碳化的温度和时间。
我每次完全按照文档上面要求设置牵伸张力,时间和温度,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我有理由怀疑参数需要本地化调整!”
王又:“呵呵……”
林锦:“你的意思是,这三个数据我们重新摸索?”
余云涛点点头:“可以优先在技术文档给的数值附近尝试,一点点向两边测试。”
林锦陷入沉默,这样的话时间成本变得极不可控,除非能在短时间内测出合适的数据。
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又看林锦沉默,有些急了:“林总你不会真想着去重新测试数据吧?
虽然这套设备不是很长,但调试短则几天,长的根本不知道要多久!成本……”
余云涛:“那你说怎么办?”
王又:“你操作一定不细节,换我来碳化部分!”
余云涛:“你来有个勾吧用!我都试过这么多次,有哪次是可以的?”
王又:“**&*^^*%%$$**”
林锦没有讲话,大家直接争论了起来,还有第三种从外面引进类似生产线对比等想法。
林锦左思右想,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林锦:“我们有两条设备,一条控制变量测试牵伸张力,一条测试温度,哪边先好了再测试时间。”
最怕的是最佳的温度需要的时间和最佳的时间对应的温度不一致,那就更加麻烦。
说干就干,整个技术部门很快忙碌起来。
因为余云涛的提议,技术部又额外连续加班了好几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