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里,陈骁全身心投入到码头的建设中,对于天牛山的流民匪患,他决定先观望一番再说。
他觉得渔翔村人口众多,加之有原越州军战士守护,敌人贸然进攻绝非明智之举。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并不富饶,对流民匪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富庶的州县则更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那里的驻军士气低落,防御松懈,且前两众多,对匪徒们来说无疑是更具诱惑力的猎物。
当杜雷将精心制作的沙盘呈现在陈骁面前时,他只是匆匆一瞥,并未给出进一步的指示。
这样的态度让杜雷感到压力山大,他决心挺身而出,把保护村子的重任扛下来。
他迅速行动起来,不仅调派所有人手加强巡逻和监视,还亲自深入一线进行侦查。
渔翔村东南三十里,所有通往天牛山的道路边的酒馆、驿站和茶摊都被盯得死死的!
这里的人们还是过着和往常一样的日子,对外面世界的风云变幻浑然不觉。
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条繁华的交通线上突然涌现出一大帮子操着南方山区口音的外来者。
这些山里人出手豪爽、言谈风趣,总是能够迅速和那儿的人打成一片。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们看似漫不经心地打听着渔翔村的内幕消息。
在渔翔村外,人群熙熙攘攘地从鱼市归来,拎着沉甸甸的海鲜,急切地寻找一处歇脚的地方。
路边的茶水摊成为了他们的首选,阳光斑驳地洒在木桌上,为这片繁忙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宁静。
阳光洒落在斗笠上,杜雷坐在热闹的茶水摊旁,几名山里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些人的眼神游移,话语间充满探寻和机警,明显不是简单的路人。
于是,杜雷决定融入他们的闲聊中,看看能否探出他们的真正目的。
当这群山里人得知杜雷来自渔翔村时,立刻变得异常热情。
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相为其斟茶,同时试图从他口中套出关于渔翔村的秘密。
一名山里人好奇地提出:“哟,渔村的兄弟们,听说你们这儿的海鲜可是供不应求啊,真是让人羡慕。你们何不考虑扩建码头,增加渔船数量,把生产规模扩大一下呢?这样一来,你们不仅能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也能更方便地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海鲜。”
杜雷嘿嘿一笑,轻轻地摇了摇脑袋,苦哈哈地说:
“兄弟啊,你说的那些,哪个不得大把大把的银子买啊?你瞅瞅我们这些渔民,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也就辛辛苦苦地混个肚圆儿。哪有闲钱去玩这种大买卖呢?哎,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他火冒三丈地指着远处的盈城,接着搓火道:“兄弟啊,说起这个我就更憋屈了。你知道不,咱们累死累活钓上来的鱼,一大半都得上缴。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咱们这些老百姓,活得还不如一条鱼啊。”
这时,一个苗条得如同柳枝、脸蛋肥得像南瓜的山里汉子插嘴道:“听说州府正跟四大家族搞在一块,准备给渔港整一整,这可是给人眼前一亮的大动静啊!看来你们这儿可是转运了,要交好运啦!”
“真的吗?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哪能知道这么大的事儿?”
随着南边来客的话题慢慢深入,杜雷趁机戴上斗笠,起身告辞,表示要回渔翔村。
他不再跟这帮山里汉子瞎扯淡,转身就往村子去。
看着杜雷远去的身影,那个脸蛋肥得像南瓜的汉子皱起了眉,他扭过头对同伴们使了个眼色,“那小子肯定瞒着啥……”
太阳缓缓西沉,余晖洒在宁静的道路上,行人逐渐稀少。
杜雷独自一人踏上回家的路途,当踏入一片茂密的林木时,故意将脚步放慢。
那几名山里人突然窜出,将他团团围住。
脸蛋肥得像南瓜的汉子脸上挂着神秘莫测的微笑,“哎呀,兄弟,真是巧啊!没想到这么快就再次碰面了,看来我们之间的缘分可不是一般的深啊!”
杜雷扫了一眼,“是啊,我也觉得这事儿挺巧的。不过,看你们的穿着和气度,可不像普通的商人。”
“那你觉得我们像什么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