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库,大理寺的人已经走了。”

鄂州城内,曹让对身边的人说道。

“代王殿下办事倒是快。”这位陈司库说道。

闻言,曹让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代王爷在归州的时候,办事便是雷厉风行的。”

这位陈司库,便是鄂州的武库主事,曹让心中自然清楚甲胄一案,因此当初移镇鄂州时,第一件事便是以补充军需之名检阅鄂州武库,也借此结识了陈浩。

不过由于鄂州在军区的地位,此时王方除了输送新式甲具以外,还没敢将同流合污的触手伸向鄂州。

略一交谈过后,曹让发现陈浩对甲胄革新一事也非常敏感,当曹让将心中对军器监的怀疑告知给陈浩时,其人义愤填膺,乃至准备就此弃职上京告状。

曹让第一时间制止了陈浩,他认为如此大规模的贪渎,背后不可能没有后台,陈浩的冲动之举不仅可能要了他自己的小命,甚至可能因此打草惊蛇。

但其实这就是曹让过于谨慎了,因为此案的证据太硬,完全是隐藏不住的。但毋庸置疑的时,王方等人很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销毁不了证据,那就销毁查出证据的人一个从六品的地方武库令,还不是他们的对手。

收起了冒险想法后的陈浩,展露出了他的布局能力,他询问曹让在朝廷是否有可以成为助力关系,曹让思来想去,最后说出了大夏七皇子代王段然的名号。

接下来,便是陈浩为即将赴京的陈光,量身定制了那一套频繁送甲的计划。

曹让开玩笑地对陈浩说:“我看陈兄当司库真是屈才了,你这样的人,该去当御史才对!”

陈浩莞尔一笑。这也是他的痛处了,当年若是科举中榜,也许自己真的能当上一员御史。

而曹让作为此案的关键人员,本该被传唤到京城作证,但曹原还在南国,他身上依旧得担着军需运转的重任,实在脱不开身。

不过由于贾至诚和王方等人交代的足够彻底,新旧两种甲胄的证据也十分充足,此案本就是铁案,因此在权衡之下,大理寺认为曹让的口供可以允许后补。

在王方牵扯出一大批人后,大理寺开始着手那些从犯的逮捕和审讯,于是顺便也派人来到鄂州找曹让问话。

由于牵涉到的大小官吏太多,各地的武库主官都需要一一逮捕或者传讯,让这件案子短时间内几乎无法完结。

但本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态度,皇帝下令,即使无法在贺方回抵京之前结案,也该先行处置一干犯官。

这一决定,完全违背了夏国的一贯司法流程。整个大夏朝堂,似乎又进入了恐怖政治的气氛当中,案子未结刑已先判,实在是耸人听闻。御史言官纷纷谏言,但段言心意已决。

原军器监贾至诚、原兵部司库王方,斩刑。

原军器少监张楠、原司库主事孙慧,绞刑。

各地武库同流合污者,发配交州。

原户部左侍郎袁和,斩刑!

皇帝对袁和的判罚一时间震惊朝野,即使是段然,心中也极为不解。作为观审人员,他很清楚这个案子与袁和并无关系,但偏偏袁和居然成了此案中被打倒的,官位最高的人。

皇帝的理由是,如此巨额的贪渎,在账目上不可能没有问题,一定是户部有人在帮忙掩盖,且其位置一定不低。奇怪的是,皇帝竟然越过了户部的所有人,精准地传唤了左侍郎袁和。而袁和在进入推事院后,很快就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事已至此,饶是段然这种官场新手,也能看出来袁和死得冤枉,他成了皇帝对户部动刀的靶子。

因为紧跟在袁和斩刑之后的旨意是,一个名为乔焕之的资政殿大学士,调任为新的户部左侍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