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激动地说:“咱们也不能忘了李白,他的才华被唐玄宗看中,但他最后选择了自由的生活,他的诗至今还能打动无数人。”
葛兆光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这些人虽然被社会环境限制,但他们的努力和才华最终还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叶君远的声音里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所以,咱们从塔拉的故事中学到的是,不管社会环境怎样,个人的努力都至关重要,咱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郑小龙理智地提出了更全面的思考:“同时,咱们也得清醒地看到,社会环境对咱们的影响。咱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既要有个人的奋斗,也要有社会的贡献。”
教室里,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头头是道。
他们聊教育,聊如何在这变化无常的社会里站稳脚跟,聊在尊重老祖宗的同时,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辩论最后虽然没个所以然,但这帮年轻的小伙伴们,脑子里都开始打转,思考未来,思考个人和社会那点儿事儿。
秋天的教室,满是年轻的声音和激情。
塔拉的故事,在他们嘴里就像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只是个人奋斗的故事,更像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知识、自由和未来渴望的缩影。
夜幕降临,像是大自然铺开的绒毯,星星点点的灯光装饰着夜空,美得不像话。
王澍结束了忙碌的一天,月光下的校园,静悄悄的。
他的步子沉甸甸的,但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他习惯性地先去王硕他们宿舍报个到。
门一推,看到王硕和史佚生还在那儿埋头苦干,两人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专注得像是雕塑。
“小树枝,你这是回来了?”王硕抬头,笑得跟朵儿似的,“你那《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今儿在校园里可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啊!”
王澍一愣,随手放下背包,走过去倒了杯热茶,眼睛里满是好奇:“哦?这是咋回事?”
史佚生把话接过来,跟王澍娓娓道来。
他讲的是白天那场辩论,讲邹士方怎么一针见血地剖析塔拉背后的社会环境,讲王晓平怎么一针一线地把故事和咱们中国的现实对比,还有孙冰川、杨迎明他们怎么把个人奋斗和历史上的大人物扯上关系。
王澍听得津津有味,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小说能在这帮小伙伴中掀起这么大的浪。
他心里那个暖啊,就像秋天的太阳,温暖而明媚。
“你们说的没错。”王澍的声音里带着点颤抖,感慨万千,“我写这书的时候,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不管你是哪儿的娃,都有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哪想到,它能引起这么深的讨论,让你们去思考个人和社会的那点事儿。”
王硕拍拍王澍的肩膀,笑着说:“小树枝,你现在可厉害了,你写的不光是小说,还让我们开始琢磨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史佚生也点头:“对头,你的故事给了我们动力,也启发我们去更深地挖掘和探索自己的文化和社会。”
王澍深吸一口气,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他知道,他的笔,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的故事,更可能成为推动人们思考方式变化的催化剂。
“我觉得,咱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写成一本书。”王澍慢悠悠地说,声音低沉而有力,“咱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塔拉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你们的故事,也同样值得被人听见。”
三个家伙,聊天聊到半夜,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他们聊梦想,聊现实,聊在这个疯狂发展的时代怎么保持自我,聊文学到底对社会和个人意味着啥。
夜空中的星星就跟听众似的,静静地看着,校园里的树啊,楼啊,都成了他们故事的见证。
那一晚,他们的灵魂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探索着那些还没人知道的可能性。
除了那些沉重的话题,他们的聊天也飘到了轻松的小事上。
“老史,你今儿注意到了没?讨论快结束的时候,小龙和晓平那俩好像有点儿不对劲。”王硕一边说,一边挑着眉毛,眼神里满是调侃。
史佚生一脸懵:“不对劲?啥不对劲?”
“你没看见啊?他们俩辩论的时候越坐越近,最后差点儿挨着呢。”王硕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当时的情形。
史佚生摇摇头,一副天真状:“我咋没注意到呢。”
王澍听得兴趣盎然,凑过去,眼睛里闪着点儿坏笑:“说来听听,究竟咋回事?”
王硕回忆着散会的情景:“散会的时候,我看他们俩一起走的,聊得挺欢呢。”
史佚生这回也想起来了:“你这么一说,我也记起来了。他们确实聊得挺起劲,这是要闹哪样?”
王澍笑着,眼里闪着淘气:“看来咱们学校要多出一对金童玉女了。”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这点儿小八卦,给他们的夜晚添了不少乐趣。
外头的世界还在转,但在这个小宿舍里,他们的友谊和青春的梦想在夜色中悄悄绽放。
他们的故事,就像他们讨论的那本书,充满了可能和希望。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他们的笑声和梦想交织在一起,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青春画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