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疾不徐,侃侃而谈,继续说道:“党项人最早归顺汉人大唐,是因为唐太宗一句传遍世界的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一代英主李世民的眼睛里,无论是汉是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都是一家之亲人。”
“唐太宗登基二年之后,党项人归顺大唐。李世民任命党项人大首领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并赐皇姓李。至此,大唐正式接纳了漂泊的党项人。
“又过了二十多年,吐蕃国灭了吐谷浑,掉头要灭党项。生死攸关之际,党项人选择向大唐迁徙。拓跋部带领着党项族群离开青海湖畔,来到大唐帝国的安排之地庆州,开始了和汉人一家亲的生活。”
西夏公主李贞泥听武松讲述历史,一双大眼睛烁烁生辉,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大唐与我们有恩,可是你们宋朝的汉人不比唐朝的汉人。我们愿意姓李,却不愿姓赵,我们顺从大唐,却反了宋朝。现在我大夏国与你宋朝分庭抗礼,你们每年还要向我们进贡呢!”
刘思野见武松说的嘴滑,也知道他说的没错,但又不愿意认输,故意恶心武松。
她说这话的时候,还歪了歪脑袋,难得一见地调皮嘻笑,算是给武松一个报复。
武松也跟着刘思野一起笑起来,不是气极而笑,而是深有同感的会心一笑。
“大宋确实有许多地方不如大唐。北边,不仅漠北、辽东、高句丽,是辽国的土地,连幽云十六州丢了以后也拿不回来,是大宋一百多年来,抚不平的痛楚。西面,往日的西域成为回鹘的天下,河套是西夏的腹地。
“大宋相比大唐的弱,不仅在疆土面积只有大唐四分之一不到,更是因为北面失去了长城屏障,往西阻塞了丝绸贸易之路,河套归夏,又没了战马基地。
“如今,大宋的冶铸技术不如辽国和西夏,生铁物资进不来,战马奇缺,兵器脆弱,战场上靠步兵结集战阵,勉强防守,与辽、夏打了一百多年仗,输多赢少,都是赔银子送绸缎,还不如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偏安一隅的东吴。”
武松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收起笑容说:“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汉人是肥羊,可以任人宰割。汉人的武功也许可以抗衡,但中原的文化是无法被消灭的,最终会把辽夏,甚至更多的地方和民族融入进来,结为一体。
“以西夏为例,八十年前,景宗李元昊建立夏朝,舍弃唐李宋赵赐姓,甚至舍弃了拓跋原姓,自立嵬名一姓,开天辟地,创立夏朝文字,大兴番学,颁秃发令,但还是摆脱不了汉人儒家思想的束缚。如果景宗不同时建立汉学院,研究学习汉学文化,西夏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无法建立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
“在此之前,景宗的祖辈李继捧仰慕汉人的文化和生活,向大宋太宗皇帝献了夏、银五州之地,领着族人迁居大宋京师过汉人的日子,结果导致党项人分裂,族弟李继迁举兵反宋。之后打了一百多年,虽然保住了夏朝,但也耗尽了西夏的国力。”
“说了这么半天,武英雄意欲何为?”
西夏公主李贞泥知道师姐侍卫刘思野根本接不上武松的话茬,便直奔主题,和武松摊牌。
武松可不是简单的武夫,反问道:“公主请我上车,应该是有什么请求吧?”
李贞泥继续兜圈子,说道:“被武英雄一说改名字,忘了之前的话题。武英雄还要改本公主的名字吗?”
“改!必须改!只要公主一天在俺手里,就必须改名,叫李贞妮,女字旁的妮。公主的师姐也必须改名,叫刘思耶。没得商量!”
“武英雄是为难本公主呢还是……?”
“是决定,但俺也答应公主,可以在之前约定的条件下,提一个要求。”
武松知道西夏公主无事不登三宝殿,肯定是有什么条件要求想提岀来,索性请君入瓮,看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既然武大英雄给我这个机会,我就直接了当说了。”果然,西夏公主李贞泥向武松说出了她匪夷所思的大胆计划。
西夏公主李贞泥的计划很疯狂:邀请武松和她结盟,率领华夏绿林大同盟先帮她夺取西夏政权,然后一起打败辽国,之后李贞泥帮助武松反攻大宋,瓜分疆士,最终各当各的皇帝。
武松听完以后,不由得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想法换了别人,十个有十个不会答应,以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
武松却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改朝换代,收复北方领土,本来就是武松想做的,现在有人搭伙组队,何乐不为?只不过武松也不会马上轻易的答应李贞泥,对于更北方正在崛起的金国,西夏和北宋二个王朝的人并不知晓,他们此时还不能看到这其中将会发生的变数。
另外,武松还有一肚子疑问,必须从西夏公主嘴里问清楚。
车厢里没有一点声音,安静的让人觉得马蹄得得响和车轱辘轰隆隆,像不停的雷鸣,一记一记敲在人心上。
李贞泥一把抓住刘思野的手腕,使劲按住她,示意忍不住要发脾气的侍卫长不要冲动,不能出声。
武松听过她的计划,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闭目沉思,这表明武松在认真考虑。
只要用心去想,就有可能一步一步往前走。李贞泥对自己,对自己的计划,充满自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