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的另一困境,是一位出版行业的编辑跟我说的,说我写的小说,文笔和故事情节都还好,就是无法“共情”,无论是故事,还是语言,无法引起读者的共情。当然明白字面上的“共情”是什么意思,一时觉得编辑是妄言。疫情三年,从失去工作,创业失败,找工作屡屡碰壁,到亲友的病逝,再到对未来的迷茫,再看一些小说和我之前写的剧本,逐渐体会到了“共情”的含义。在写《诡铎之罪案列车》的时候,再次尝试着改变,用文字和桥段,寻求与读者的“共情”。不知能否成功,只能尝试,并在不断地尝试中,不断地修正。
《诡铎之罪案列车》,是我写的第二部“涉案”题材的小说,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与列车,与“铁路警察”有关。故事取材与我去铁路公安部门进行采风时,所听闻和记录的诸多案件。在采风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和想象。已经写过几十集与“铁路公安”题材有关的栏目剧,已经在地方台和视频网站上播出,由于是类似于记录片的“栏目剧”,故事虽然精彩,因题材的原因,仍旧反响平平。写这部“铁警”题材的小说,除了想要获得阅读点击和出版方面的费用,以改善窘迫的生活,当然更想将这个故事再改编成“影视剧”。从事影视行业期间,写过很多剧本,“网剧”、“网大”、“电视剧”、“院线电影”、“数字电影”都曾写过,有的已经播出,但都是反响平平。在从事影视编剧行业期间,除了增长了相关经验,对这个行业也逐渐有了个人的认知。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编剧或是策划来说,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人微言轻”,总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的需求,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剧本,导演的要求,投资方的需求,演员的需求都要考虑。改来改去,几番修改下来,距离最初的故事和剧本,常常是面目全非。对于各方的意见,既不能不听,又不能完全照搬,既要维护各方的利益和脸面,又要坚守自己的故事和创意。几次研讨会和策划会开下来,往往都是相互妥协。各方的意见中,有些意见还是很好的,确实对人物和故事都有提升。尽管如此,仍旧令我意难平。时常会想,那些被各方需求否定掉的故事或情节,就真的不好嘛?个人有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会对某些事物产生自己的理解,进而都觉得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是正确的,是超乎别人的,是能够吸引观众的。想要说服一个人,改变他固有的思维,是很难的一件事。从事这个行业久了,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氛围,在相互妥协中,坚守该坚守的。写这部小说的另一目的,是想看看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讲故事,是否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
之前写的那部《罪域迷型》,可以算是“练笔”及经验累积的过程,已经许久没写过小说了,只在十几年间看过和改编过多部小说,便尝试着模仿或借鉴网络小说和出版小说的写法和情节,《罪域迷型》从写法和结构上便更偏向于小说。由于缺乏相关创作经验,也缺乏写小说的相关技巧和沉淀积累,很好的故事原型我没能写好。
因为《罪域迷型》并不成功,所以我打算换一种方式进行尝试。《罪案列车》就更换了写作手法和故事结构,《罪案列车》的故事更类似于影视剧的结构。我也是按照影视剧的创作过程进行的初期创作,写好了剧本大纲和分集梗概,然后再将分集梗概用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发表在网上的一章的故事量大致相当于影视剧的一集。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人生总是希望与失望并存,很多时候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人生也就是在不断地失望中,向着希望迈进,或迟或早,终将抵达彼岸。回头看看,在失望中向希望跋涉的过程,未尝不是另一种希望,——但愿如此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