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人人吹捧的桃蹊书院,一时间也是声名扫地。

夫子比不过蒙童,功名还是舞弊来的。

关键书院竟然明目张胆包庇贬低学子的人,尤其对方还是侯府嫡子。

侯府嫡子待遇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原本人们挤破头都要把孩子送进去的桃蹊书院,经此一事,竟然门可罗雀。

就连平日那些巴结地商贾,也不愿意再把自家子弟送去。

后来,更是爆出有原本被誉为神童的学子,在进入桃蹊书院后,却道心崩碎,甚至患上恶疾。

再后来,有人查出很多普通人家的学子,在进入桃蹊书院后,竟然泯然众人矣,还发出“非王家子,读书也无用”的胡话。

起初大家只当是这些普通人家的学子,初时显,后来被从小精心培养学术氛围浓厚之家的子弟比下去,才会发出发自肺腑的羡慕之言。

可联想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人惊愕发现,桃蹊书院,乃至京城其其他大大小小的书院,似乎有名有姓的学子,要么是出自王家,要么是出自跟王家世交或者有关系的其他人家。

尤其普通人家,能读出来的很少。

一时间,关于王家和书院垄断教育和科举,包庇自家子弟,却阻拦普通人家子弟成才的言论甚嚣尘上。

后来逐渐发展到,有人张贴告示,把自家子弟在王家人任职的书院读书,却被王家子弟为首的纨绔学子欺凌迫

死的事情贴了出来。

甚至有人带着或神情呆滞或断腿或被掰断手指的狼狈学子敲登闻鼓求公道。

大殿之上,更是有博取名声的御史,一反常态替武将出身的侯府说话。

“臣有本请奏,数日前,臣听闻,王家书院,竟然有夫子欺辱抹黑侯府嫡子,顾侯爷在外领兵多年,力克敌寇,五年未能跟妻儿团聚,回京之后也是不敢懈怠,剿匪配合刑部大理寺捉拿人犯,屡建奇功,可他的嫡子竟然被书院的人联合排挤污蔑,此等事简直骇人听闻,倘若不能严查遏制,岂非让有功之臣寒心,再不敢报效朝廷?”

“臣也有本启奏,最近京中关于王家的传言甚多,虽未必全然属实,可臣查明,近年来,确实有不少阻碍非本族子弟,尤其寒门子弟读书成才的事情,这简直就是公然违抗陛下科举取士要广招天下人才的宗旨,更是动摇社稷根本,其心可诛。”

当今陛下登基之前,朝廷深受世族掌权之害,因而陛下登基之后,为了削弱世族,广开学堂,放宽寒门学子入仕之路。

王家原本是世族里根基最深的,为了杜绝出现前朝世族控权削弱皇权,因而陛下特地把王家边缘化,给王家足够的体面,却不让王家涉足权势中心。

更是数次夸赞王家乃儒师之首,推崇王家在传道授业一途上的功绩,给他们足够的体面,让他们继续在传道授业解惑一途上精进。

他一直以为王家这些年安分守己兢兢业业,为朝廷培育人才,这几年,他也逐渐放松了防备之心,还生了想让王家这一辈里的家主王启主持春闱的心思,也已经暗示王启可以早作准备。

甚至已经写好了传召旨意。

却怎么都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王家竟然出了事。

亏的他信任王家,没想到王家竟然…

难怪这几年他不管如何吩咐鼓励在地方开设乡学,却不见寒门子弟登科及第,倒是说王家好话的越来越多。

他以为是王家尽心尽力,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

陛下脸色越来越差。

诸位臣工都捏了一把冷汗。

尤其跟王家往来甚密的大臣,更是大气不敢出,更遑论替王家说好话。

本来他们已经答应王启,替他求情,保住主持春闱,这是王家重入朝堂的敲门砖。

可谁能想到?

听说起因只是王家旁支的一个秀才刁难了侯府的嫡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王家…

王启额头冷汗涔涔,头都不敢抬,更不敢去看陛下的脸色。

奏折被呈上,陛下只扫了一眼,就擦着王启丢下。

王启双腿一抖,直接跪倒在地上。

直到朝堂散尽,他都没敢爬起来。

陛下始终不肯见他,最后还是传令太监让人把他架着丢出宫门。

一辈子受人敬仰,门生遍天下,几时受过这种屈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