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店内只留下两人的声音和空气的寂静,被门的摩擦声割裂。童桦话语里的暗示就像风中残烛,稍不注意就可能熄灭。在别人的赞美下,是隐藏在心间的疑惑,亦或是被人肯定的辛酸。童桦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心里既感激韩舒的解答,又隐隐感到不安。
那本书的字字句句都似乎有深意,却又如湖面泛起的涟漪,一触即散,留给人空泛的记忆和难以捕捉的感触。在书的背后,似乎总有一双模糊的视线在窥视,但无论童桦怎么寻找,都无法看清那双眼睛的主人。
然而,童桦不能否认的是,书中的一些细节,确实是她以前经历过的事情。那感觉如此熟悉,仿佛自己是在梦境中醒来,却发现记忆中的场景被别人悄悄地写进了书里。童桦觉得既惊讶又惶恐,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某种预兆。
回到家中,童桦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她翻开书,仔细回想书中的情节。每次都有一些情节如清泉一般浮现,而在现实的记忆里却是无处寻找的。每次试图探索时都发现原本空白的部分似乎多了点什么。于是童桦在惊讶之余又有种欣慰感。惊讶是因为发现有无数熟悉的画面或情境写入书内自己却又无从而知。欣慰是因为即便这个陌生的躯壳每天帮着他记得众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故事并重新写作一遍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崩溃掉还是觉得难能可贵了。
这样的思考使得童桦在静默中逐渐平复了激动的心情。韩舒的一番话解开了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困惑。但童桦总觉得书中的自己只是个影影绰绰的影子,有许多细节与现实无法对接。仿佛他只是个旁观者,看着另一个自己写下这些故事。
童桦决定从书中的人物入手,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她开始重新阅读书中的故事,特别关注那些人物的行为和言语。童桦发现书中的一些人物与他非常相似,但他们的性格、习惯和经历却与他完全不同。这些人物仿佛是从他的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却又带着不同的色彩和故事。
这时,童桦突然意识到一个可能性——自己并非故事的主角,而是书中的角色之一。虽然有些惊异,但童桦无法否认这种可能性。因为在书中的一些故事中,他经常以旁观者的角度出现,看到其他角色的故事在他眼前展开。而童桦本身的生活经历和他对世界的理解也被融入了这些故事中。
童桦感到一种解脱和释然。虽然这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但童桦也不再感到惊慌和无助。因为童桦知道,即使她是书中的一个角色,她仍然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而这本书,只是将童桦的一部分记忆和情感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此刻的童桦已经不再试图找出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而是开始享受这种奇妙的体验。她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书中的故事,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这些故事。童桦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韩舒的提示给了童桦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这本书的关系。虽然她不再是故事的主角,但他仍然是书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童桦明白,这个过程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哎,不想了,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想,时间又到了晚上九点。”童桦看着书桌旁自己需要批阅的作业,只能低头赶紧批阅,等批阅好作业,自己也要备课了。
哎,一转眼又到了晚上九点,一想到这个时间,对于童桦来说,真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一天的学习和工作让她感到有些疲惫,但是看到桌子上需要批阅的作业,她又不由自主地坐下来,停止想象,拿起笔开始认真地批阅每一份作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