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

一时之间,噤若寒蝉,一股沉闷的气氛压在了那些投赞成票的人心头。

紧接着,又有零零散散几个人沆瀣一气,支持那位老教师:

“我也反对,这篇文章才面世多久,没有接受时间足够的考验。”

“说到底,作者的年龄尚浅,观察观察再说。”

“吴老说得对,他没有任何学术方面的产出。”

……

支持吴老师的人,大部分年纪都挺大的。

很显然,他们有自己的小派系。

因此,一听到吴老师投反对票,其他牛鬼蛇神也就渐渐冒出来了。

任何一个团体,壮大了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闻言,一开始投赞成票的赵老师立马坐不住了。

毕竟,这个提案本来就是他提出的。

就算大会负责人在场,他也要挺身而出,坚定地驳斥对方的观点。

只见赵老师义愤填膺,义正辞严地说道:

“学术产出?首先,我想请问吴老,你在十八岁时有何学术产出?”

“其次,一篇文章的好坏,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文采还是影响力,都应该纳入教材。毕竟教材本来就是供天下学子学习的,你说是不是?”

“最后,我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这篇文章刚好可以成为典范,难道你想耽误吗?”

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立马将以吴老师为首的人员,驳斥得哑口无言。

近年来,一些针砭时弊、带有讽刺意味的文章被频频移出教材。

理由竟然是批评性太强,不够正能量。

殊不知这些文章表面文风辛辣,实则怀有济世救民的思想内核!

说到底,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数量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些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声。

没有顾及到广大学子真正的需求!

尽管被赵老师驳斥得无言以对,然而吴老师依然是不肯松口。

他冷笑一声,固执己见地说道:“哼,若是古代人也就罢了,现代人没有学术产出,又没有任何名头,他凭什么入选教材?”

“吴老,难道一个虚名就真的这么重要吗?”赵老师依旧坚定初心。

吴老师身为作协成员,一向非常看重资历:“大胆,难道你在讽刺那些教授、那些作协成员都是徒有虚名之辈吗?”

说到这里,赵老师哑火了,有些话他想说,却仿佛被某股无形的巨大的力量,钳住了喉咙一样。

眼看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站在中间的会议负责人赶紧打圆场:

“哎呀,老吴老赵,你们一把年纪了干嘛这么激动。”

“有些话好好说不就行了,既然这样,这件事情择日再议吧!”

“继续下一个提案……”

于是,有关将《滕王阁序》纳入教材的提案,就这样被搁置了。

没办法,毕竟吴老也是参会成员,一项提案的通过要充分考虑每位成员的意见。

更何况,他也有自己的小圈子,支持他的人也有。

择日再议,就等于这项提案被无限推迟了。

很多事情,尽管有利于社会发展,也往往因为这样的争执,而付诸东流。

……

过了几天。

沈白接到了一封信件,抬头是《龙国古典文学研究》。

“这……好像是文学研究刊物的名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