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赵山文被送到平丘镇中心完小读五年级,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读书。

平丘镇在明雨村南边五公里左右,有一条农村公路连通。虽然距离不算远,但相较那时农村的交通工具条件和年龄较小的孩子,这已是背井离乡了。

这两年的上学期间,赵山文每周日下午走路或者乘坐三轮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去到学校,周一到周五住校学习,周五下午放学后回明雨村家里。

平丘镇中心完小是平丘镇一所开设一到六年级教学的完全小学,一到四年级主要是接收镇上的孩子上学,五、六年级接收镇上的孩子和附近未设五、六年级的村子的孩子。镇上的孩子是走读生,附近村子的孩子是住校生。

和明雨村一样,平丘镇中心完小一到四年级每个年级就是一个班。五、六年级则由于学生人数已较多,每个年级分成三个班。

赵山文到平丘镇中小完小就读这一年,五年级的三个班分别是85、86、87班,这班号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编的,随着年级变化班号是不变的。

赵山文被分在86班,明雨村总共有7个孩子被分在这个班,包括赵永平。赵山文的堂妹被分在85班,堂姐、那个好看女孩和李飞被分在87班。

初次离家的小山文,对新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和兴奋,和同村的小伙伴在校园到处走走,看着三层贴瓷砖的教学楼,教学楼前一个大操场,操场中央一个篮球场,操场北边一根高高的国旗杆上飘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镇上的完小,的确教育设施比村里好很多。对于赵山文来说,从明雨村小学到平丘镇中心完小,大概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镇上虽然教育设施好了,但没过几个星期,小山文就想家了,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好,那时没有手机等通信设备,有时傍晚他就坐在教室里望着北边家的方向默默流眼泪,那段时间他总盼着赶快到周五放学回家。

不过日复一日,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山文慢慢也习惯了,在外求学不光生活上要独立,更是精神上要独立。

长大以后的赵山文离家越走越远,虽然也总想念家乡,但不再有痛苦,经常和家里电话联系,只要彼此平安就好,他在童年时已经在精神上“断奶”,学会独自在外自立生存。

小山文刚入学的五年级上学期,学校住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宿舍是一长排瓦房,分隔成十多间,一间摆四张上下铺的铁床,每两个孩子睡一个上铺或下铺,这样16个孩子挤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

每到夜间,房间里有打呼噜的,有尿床的,有磨牙的,有时雨下大的时候还滴水。

更让小山文难受的是,有的小同学晚上总是不好好睡觉,要打闹到深夜。

后来这排房子被鉴定为危房,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利用假期紧急盖起了一栋三层的宿舍楼,住宿条件才得到改善。

五年级下学期在搬到新宿舍楼后,虽然不会滴水了,但仍然是12个孩子挤在一个宿舍间。和小山文同宿舍的有三个是同村的,他和同村的张小波睡一个铺。

那时的学校生活是艰苦的,虽然勉强能吃饱饭,但还难以做到好吃有营养。

学校实行饭票制,每张饭票5角钱,学生拿饭票到食堂打饭。早餐都是吃包子,一张饭票换一个包子。午饭和晚饭一顿都是只有一个菜,通常是熬一大盆土豆或白菜,一周有两三顿有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