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黑鲮鱼!?

一年就成功了?!

孟万极为惊讶,好家伙,这原书情节都没有写啊?

“师兄好厉害,三品的灵物都被师兄给豢养出来了。”

“哈哈哈,运气好而已,师弟莫要再夸。”

孟万看着面前都已经喝高了的袁冰一阵无语。

不过袁冰的确有资格骄傲,因为无空剑门的豢养之术只能说聊胜于无,他能在豢养这方面走到今天全靠自己钻研。

豢养一般是女弟子选择的发展方向,不过她们大多只能做到把灵兽养大,如同袁冰一般将一品灵兽苗养成三品灵兽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他刚才与师兄喝酒聊天就了解到,目前无空剑门里只有三人能做到灵兽的跨阶培养,除了一个男的,另外两人都是女弟子,但是他们豢养是灵兽的价值不高,是常见的大型灵兽蓝牛、云马。

蓝牛是常见的水行灵兽,多用于灵田开垦。

云马是常见的风行灵兽,有低空飞行之能,多用于拉车。

这两种灵兽性情温和,易于豢养。

那两位师姐虽然只能够将一品豢养成二品,但是还是十分有水平的。

袁冰豢养的黑鲮鱼可就厉害了,一品、二品黑鲮鱼是极为常见的水行灵鱼,分布着它的界极多。

通体漆黑,看起来并没什么其他特色,但是这种灵鱼别说是从一品升到三品,就是从鱼苗长到成鱼的难度都可称是最高的那一类。

这种灵鱼性情温和无害,平常以水灵草为食,消化能力却很差劲,平常喂给其他灵鱼同样的一天量水灵草,黑鲮鱼却要消化三天才会进行下一次进食。

因此其他的灵鱼的生长速度都至少是黑鲮鱼的三倍。

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鱼,同样的水灵草饲养,等黑鲮鱼能够贩卖其他灵鱼都卖了三茬。

因此很少有人会专门豢养黑鲮鱼。

这种异常吸引了许多专门豢养的修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没道理你这鱼长得这么慢还没有其他优点吧?

不然你怎么能在野外活到现在的。

修者们确实发现了黑鲮鱼的一大特点——特能生。

不像其他的灵鱼,二品成年灵鱼生二品鱼苗,三品成年灵鱼生三品鱼苗......

黑鲮鱼不管自己几品,统一生一品鱼苗,并且一次产卵极多。

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灵鱼,一次最多百来条鱼苗顶天了。

黑鲮鱼少说有个上万,数十万也屡见不鲜。

虽然长得慢,但是他们依旧在野外泛滥成灾。

终于在500多年前,一名以豢养为副业的元婴期散修发现了黑鲮鱼生长缓慢的原因。

简单来说,它对食物的要求太高。

这位元婴期修者参加了一次新界的发现考察,机缘巧合之下误入了一处深潭。

哪曾想这深潭之中却有一条恶蛟盘桓,交手之际只觉得这恶蛟极为难杀,无论使用何种法诀,对这恶蛟造成的伤口竟然只在须臾之间就恢复如初。

这位元婴期修者在他的那本《论豢养黑鲮鱼》中写到,当时他总共使用了包括剑诀、五行、符阵、炼体等各种手段,几乎是底牌尽出,就这样还花费了整整七天才堪堪拖死了那条蛟龙。

没错,是拖死。

那位大能在最后三天发现那条蛟龙的奇怪恢复能力下降了,他在旁边不断骚扰,不断制造伤口,不给蛟龙充足的恢复时间,终于经过三天的努力那条蛟龙终于无力的倒下。

那位大能更是直接将蛟龙的肉体和神识都搅了个粉碎,彻底形神俱灭。

事后大能却在深潭之中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

大量的高品木行灵物堆积在潭底。

高品的黑鲮鱼在潭水中成群。

潭水中竟然只有黑鲮鱼一种灵鱼。

潭水的与其他水系的通道都被蛟龙用它进化后褪下的皮镇住。

那位元婴期的豢养师大感意外。

首先,潭底怎么可能会成批长出木行灵物,很多深潭就是水行灵物都难以一见,更别说这些木行灵物都是四品往上,那位大能甚至在其中发现了一小节七品木祖竹。

其次,高品的黑鲮鱼?!那位元婴期大能当时都感觉自己的神识出了问题,二品黑鲮鱼在外界都难得一见,这里的黑鲮鱼至少都是三品,四品、五品都是常见,更有上百条六品黑鲮鱼。

再然后,这么大的深潭竟然只有黑鲮鱼这一种生物,黑鲮鱼可不是杂食性的灵鱼,它是一种典型的素食鱼。

这样看来应该是那蛟龙故意控制的结果。

最后,让元婴期大能最搞不清的状况出现了。

那条蛟龙竟然把蜕皮留下了?!

所有的蛟龙在蜕皮后都会陷入一次长达30天的实力真空期,在那时,就算是炼气期修者都能击杀它。

但是,很少有人能把握住这个时机。

因为蛟龙褪下的皮可以让自身蜕皮后实力真空期急剧缩短,所以所有的蛟龙完成褪皮后第一时间都会食用蜕皮,这样原本一个月的实力真空期会直接缩短为一天,并且当场实力就会恢复大半。

这是修真世界几万年来的共识。

然而,今天这个常识被打破了。

不过当时元婴期大能没有多想,只是快速收取了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为了没有遗留,他甚至直接将整个深潭直接从地里挖了起来打包带走。

后续的研究中,他发现,黑鲮鱼品阶上升需要大量的高品质木行灵力、木行精气甚至于木行本源,除了日常的饲料喂养,相对品阶的木行灵物的供给也要跟上。

一品升二品只需要一些常见的一二品灵草磨碎加入日常饲料中喂养,一般有个两三年就会有黑鲮鱼成功升品。

但是升三品的要求就高了,需要大量的二品乃至三品灵物。

不是灵草哦,是灵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